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盗艺江湖 > 第311话 与你们无关

第311话 与你们无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约轻声插言,二十多年中,塔鲁在阿约眼中一直是一个普通的苗人。耕作捕鱼,生活极为朴实,阿约母亲留下的笔记中,对他只字未提。没有看到216的合影之前,阿约也对他完全没有怀疑。这一点不用去想也该明白,我们如果早知道他就是216的人,千里迢迢来陕西,岂不是多此一举。

最令阿约想不通的,就是母亲的笔记,为何对他只字不提?他是云秀的人,二队的成员,那么可想而知,对二队的任务怎么可能不知道。

有此疑问,正是笔记上有关浮虚道观的描述。阿约的母亲只提到《太祖遗录》,在跟着云秀她们下去之前,阿约的父母也对二队要找什么一无所知。从云秀手中夺下六个头骨,时隔这么多年,也没弄清楚二队的任务究竟所指何处?

“很遗憾,那六个头骨我们没能找到”我道。

徐恩勋对我们下过浮虚道观深表诧异,他不相信没有一支具备实力的队伍能够下去。转首又变得释然了,云秀的二队在阿池经历了什么,他不知道,那里的情况更无从知晓。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在昔日的勘探队里,‘安居乐业’了。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更加疑惑的是你。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你还留在这里,你究竟有什么目的?”我问道。

徐恩勋就像没听到一般,两手扶着头冥思苦想。我和阿约对视一眼,他这个样子究竟是怎么了。

“云中观的资料,教材上面有”埋头好半天,徐恩勋才缓缓说道:“我在这只想过普通的生活,没有什么目的,就算有,也和你们无关”。

徐恩勋下了逐客令,叫我们马上离开,并且要我们记住,找到了云秀,一定要通知他。一下子被他整懵了,直到目前我们对云秀一无所知,你什么也没告诉我们,到哪去找啊大叔!

阿约收好徐恩勋的电话,我和他就开始在道边拦车。要尽快赶往扶风县,邵军已经到了那。短信通知张春来,我们不回阿池了,小来的回信我很满意,叫我们休息几天,去玩一玩,武侯祠就在汉中。张春来还算近人情,但是我想,他不叫我们立刻去苏州,恐怕也有原因。

打开教材,不能在车上睡着了。坐在最后一排座上,长途车上的人我都仔细打量过,人不多,但看起来都不像当地人,穿着上少了很多乡土气息。脑中还萦绕着徐恩勋的话,找到云秀立刻通知他,现在想来,姬云秀的信息,我们只知道她从德国来,除此再没有什么。

有关汤城的资料我先翻过去,一翻就是几乎一本,只在这本教材的最后几页,才看到云中观的记载。

汉章帝刘炟在位期间,曾在元和二年遣使追谥东汉开国名将马援息侯印绶,距汉光武帝晚年收回新息侯印绶已过34年。

提到马援,后世人并不陌生。马革裹尸,是一声多么豪迈悲壮的怒吼,它来自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使得后世多少从戎之人对他极力推崇。

《天子·后汉书》中记载,马援在剿灭滇中五溪蛮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这个滇中,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古滇国中部,而是照汉书中有关滇国的记载,它是南部蛮夷建立的政权。西汉时期,历代滇王向中原汉室上表称臣。他们没有固定的疆土,非农非牧,但却有首领。

而马援剿灭的五溪蛮,很多古籍的记录都不一样。有的说马援在征战当中染病,临走之前给五溪蛮领地以致命一击,虽未达成目的,但以使其统治土崩瓦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马援并未和蛮夷的势力正面交战,因为地形复杂,马援是在查找蛮夷下落的途中身染重病的。

大体就是这些,我能理解的就是如此。尽管教材中对很多方面的记录很详细,我只是记个大概。比如五溪蛮的首领,被称为‘奻阿’,这在教材上也提到了,而汉书典籍则称他们为‘献王’。这还是由汉武帝而起的,因为在汉武帝时期,这个蛮夷部落的贡品,深得他老人家的赞赏。

教材用了很大篇幅详细阐述马援,被刘秀收去新息侯印绶也是在他死之后,当中有梁松陷害的缘故。

教材就是由此提出了疑点,既然马援已经身死,那么梁松陷害马援可以说根本没有必要。什么在病床上马援不搭理他,使他怀恨在心,这是写在汉书当中的事情。可在教材上,却对此用一句话就给否了。

‘那是欺骗后人的鬼话’。

使劲揉揉眼睛,确信我没有看错,一个字都不差。梁松身为驸马,与刘秀的关系自然要比马援近。既为开国功臣,又和梁松的父亲关系甚好,马援和梁松首先不会有什么利害关系。同时刘秀的处境也加以考虑,历来皇帝登基守成,兔死狗烹在所难免,可马援当时已死,已死之人,再夺功名无益。但是,汉光武帝刘秀,可是一个功臣良将也没加害,这在青史上明明记载的,二十八星宿的故事还在。

这就让梁松诬陷马援的罪名值得考究了。

‘莫须有’绝对不会出现那个年代,刘秀要是能相信‘莫须有’是罪状,那你光武的帝号也莫须有了。听信谗言的人,坐不上草创皇帝,开创不了一代基业。

诬陷的理由,要有根有据,而且必须充分。

至于罪名教材上却没有,看了半天言辞转到东汉皇帝身上。心中不禁开始大骂,这教材是哪个缺心眼儿编的,你提出来诸多疑问却不做考证,拿出来坑爹啊你。

下午时间,我们在敬老院的招待室迷糊了一会儿,小睡一觉就很管用。这会儿尽管还是很疲惫,打起精神不成问题。

阿约把教材伸过来,我把他推向一边,连说了三个滚。没工夫分心,有关云中观的资料我要尽快理清,这是在帮你啊我的约哥,这时候你应该离我远点。

东汉皇帝共有十四位,除刘秀活到了63岁,最后一个刘协54岁之外,其余的基本都是壮年而亡。东汉皇帝都短命,这个我以前就知道,可在216的教材上,这也拿来大作文章。

刚才还在心里骂那个缺心眼儿,这会儿又不得不对此人带上些许敬佩。因为教材上,此时已经用比较理性的观点来阐述这个问题。首先不说皇帝**,生活是何等的糜烂,单从皇帝的角度来分析,那个时代,外忧内患不算小事。皇帝肩上,压着别人无法想象的负担,少年天子们,从穿上龙袍开始,就活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说,活着都是问题,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承其重必有其器。身为皇帝,他们也是心力憔悴,雄才伟略能有几人。

这些不是教材上写的,而是我理解的东西。教材上的口吻很实在,从处在权力中心的角度考虑一个人,他的心理必然是十分闭塞,很难与他人缓解心中的苦闷,首先,他必然是心事重重。

可教材不仅仅于此,除了生活中的压力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提到了。比如人的年龄,三四十岁的壮年,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东汉帝王大多是在这个阶段一命呜呼。

曾经和明哥他们讨论过,皇帝其实不轻松,就连李世民都是防哥防弟,做了皇帝防老爹,天下一统防儿子。

生在帝王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