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教育大突围 > 第一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十八

第一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十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一次,这个县城里劳动服务所的领导到这个工厂检查职工保险问题,这个领导自以为农村人不会有如此固执的人:让他们享受职工保险待遇,哪有不愿意的道理。肯定是工厂领导在下面忽悠职工的。

“你怎么不愿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呢?……”

“我们都五十多岁了,办保险没意思!你是知道的,这些保险费用,不是我们厂里全部出的,而是要参保人出一半。我们现在工资这么低,况且我们说不干就不干了。你让我们交保险费,不是强人所难吗?……”社保处领导被这个职工说得哑口无言。就这样,他还是认为那是极为个别情况,因此,他又继续劝说其他没有参保的职工。这些职工一听要自己出钱参保,他们个个把头摇得像货郎鼓一样。不管他向那些职工如何解释,这些职工就是不听。社保处领导无奈地摇摇头。

呜呼!哀哉!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国度,一个有着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历史的社会,我们农村国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素养,竟然如此“饥荒”,真正叫我们教育工作者汗颜。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相当低下的!

像杨建云这样没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比较发达的苏南去打工的伴读大军,在我们农村当中,那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他们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怀中揣着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希望孩子们的明天,都能以一个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将来在孩子们的事业上能有所成就,不再受他们今天的“苦”、遭他们今天的“罪”。如果一切都能够随伴他们(伴读父母)所愿,他们在现实中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无怨无悔。但是,天底下又有几个非常“懂事”的子女,能从自己的内心,消除父母的担忧呢?如果是一个先天痴呆的“朽木”,作为他们的父母肯定是知难而退,根本不会在这方面去多动脑筋。现在最可恼的是,那些有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爸爸妈妈的掌上明星,成为同龄人的骄傲。可是他们偏偏不是按照父母、老师给他们指明的正确道路前行,往往自作聪明,屁股撇着向着歪道上面跑。这是他们父母最感伤心、最感痛苦、最感无奈的事情。当杨建云走在山路上,每当看到那些行色匆匆的伴读的父母们,她的心里总会涌现出很多温暖而又悲凉的词汇出来,感到有一种“幸福”而又“不幸”的命运让她无法挣脱。因为她知道这些伴读父母的大军中,不少子女,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再想想自己的孩子,将来……只有天知道!

万宝强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对优裕环境下长大的这一代孩子,感到担忧。他的担忧来源四个方面:第一,他担忧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富裕”了(相对于他读书时代),没有勤俭节约的好品性;第二,担忧孩子缺失正常的劳动观点,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稼穑艰辛,把享受当做人生的第一需求;第三,担忧孩子相互攀比,在吃的、穿的、用的方面,不去考虑它们的实用性,而是过多地在意别人嘴里、身上、手里所拥有的品牌。甚至拿起父母给他们的血汗钱,毫无珍惜之感;第四,沉迷网络游戏,沉迷吃喝玩乐,即使是拿他们父母的养命钱,他们照样像大款一样出入饭店、网吧、游戏机室,一夜花去几百元、上千元,没有半点烫手的感觉(我曾经看到一位农村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邀几个朋友上饭店,其数钱的动作十分优美,看上去他们不是在数钱,而是在数几张没有大用的纸一样,早已把忙得狗熊摸不着铁勺子的父母,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懂得珍惜伴读父母的付出、知道伴读父母良苦用心的学生也有,但是其数量不是太多。他们在默默地努力,从不在大众面前张扬自己,他们用自己的优异成绩,无声地抚慰着伴读父母那颗疲惫不堪的爱心。

那些得到抚慰的父母们,便在这点极其难得的回报中会心地笑着,在笑声中把往日劳作中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忧伤,化成一股暖暖的热流,滋润着快要干涸的心田。而那些得不得安慰的父母们,还要耐着性子,站在带刺的荆棘面前,静静地等着,希望有一天能从天上掉下一瓶甘露,能把眼前这棵带刺的荆棘,变成一株散发着浓郁清香的牡丹花。只要他们的孩子没有一天离开学校,没有一天长大成人,他们的那颗望子成龙之心就永远不死。他们从来不愿勇敢地面对现实,从不考虑自己的孩子与那些优秀的孩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也从来不愿从孩子的身上分析导致孩子成为一颗带刺荆棘的真正原因。他们总认为时间能改变一切,总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越苦越累,孩子们就会越珍惜眼前的读书机会;总认为他们给孩子们钱越多,孩子们就会拼命地用功,努力地回报他们。父母在方面的心情,我深有同感。因此,我想天下最天真的不一定是孩子们,我要说,有些父母在这方面很固执,他们天真的近乎无知!

写到这里,我自然再次想起杨建云在菜市场遇到的鱼,卖鱼的人肯定不会考虑鱼的“未来”,只会考虑卖出之前能够有一个好价钱。因为他们的目光就瞄准金钱;鱼儿们就是有灵,他们也只会说:“现在有增氧机的帮助,现在还很“幸福”,至于明天的“不幸”我们考虑不到,那些离我们更远的大海、江河湖泊之类的问题,我们没有义务去考虑,那是中国教育家的事情!”因为这些身处池中的鱼,它们的细胞中产生不出回归大海的雄心。想到此,我有一种劫后余生而依然无法摆脱劫数的感觉,难道这些所谓的生命“常态”就不可以用一种教育的力量来净化它们吗?

在素质教育阵地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