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大秦将军 > 第十二章三日不顿舍

第十二章三日不顿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二章三日不顿舍

2018-04-15 作者: 张述

第十二章三日不顿舍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4826/398454826/398454973/20140822153646/images/orig/Image0.jpg

第十二章 三日不顿舍

石川水,远处的频山已可看清,眼前的一切都熟悉而陌生。Www.Pinwenba.Com 吧

尽管老家距咸阳不过半日车马的脚程,但王翦数十年间归乡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为将以来家眷族人尽数搬到了咸阳,他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仍停留在十五岁从军前的少时;至于儿子王贲,记忆更深的也是咸阳上将军府,而非频阳老宅。

然而灭赵之后,王翦回来的次数便开始多了起来,在他的安排下,原本已搬到咸阳的族人重又陆续搬离上将军府,回到了频阳。之所以如此安排,毋宁说王翦从那时起便在等待着如今这一日,而今果然等到了;只是若论本心,他倒宁可自己这些年的安排是多此一举———

自然,若李信与蒙武老匹夫果能大败楚军,老夫更宁可就此在这频阳养老,只怕他二人,没那般轻易得手。

“毕竟此番对手,是那项燕啊……”

这是向那越来越近的频阳庄园驶去时,王翦心头所想的。

二十万秦军攻楚的急报传至汝阴的楚军幕府时,项燕正久久伫立在淮北地图前,对楚国的局势大感郁闷。

去岁秦国以王贲为将第一次伐楚,不到一个月狂飙连取淮北十城,一时震动了楚国朝野,向来各行其是的各族元老无不大惊失色,纷纷上书楚王,力主与秦国和谈换得罢兵,这才有了接下来的秦楚会盟。其实于楚国而言,那一盟约也不算屈辱:尽管献出了青阳以西的大片土地,但总算换回了淮北十城这片膏腴之地;此外项燕更看重的还有与秦国达成的罢兵协定,这一协定足可为楚国赢得短暂却宝贵的喘息时机,只要部署得当,楚军完全可在秦人南下前做好抗秦的一切准备。

也正因此,在项燕的建议下,秦楚盟约刚刚达成后,楚王负刍便急忙召集举国世族商议抗秦之策。令负刍和项燕大为振奋的是,向来互相扯皮掣肘的元老世族们这次难得赞同了他们,虽对项燕可能借抗秦扩张自家势力不无担心,却也磕磕绊绊地各自掏了一笔粮草财货,又公议景骐、屈定两位将军作为次将、末将跟在项燕左右,项燕为表明自家并无私心,也赞同了。一切筹备好后,他便率先领江东子弟兵和王室官军近二十万渡淮水北上,分头驻扎在以汝阴为轴心的淮北诸城,等待着其他私卒与自己会合。

然而项燕万万没有想到,倏忽几个月过去,各族私卒汇集者寥寥无几,淮南地反倒传来消息:昭、景、屈三族私自出兵,一同进攻秦国南郡!大吃一惊的项燕忙遣项梁还都问询,数日后项梁气急败坏地回报说:青阳之西有三族多处封地,三族元老因此心生不满,认为楚王是拿他们的封地做人情换太平,更有借机打压三族之意,是故数次密商后达成一致意见:一同出兵进攻秦国南郡,夺得的土地城邑平分!元老们盘算得很是完满:淮北封地固被秦人还了回来,然目下秦楚之间依旧剑拔弩张,说不准何时秦人便重新大军压境,只怕到时淮北封地仍要丢掉,何如先夺了这丰腴富庶不下淮北、又是战略要地的南郡?如此一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仍然划算!更有一样,目下王翦主力大军尚未南下,王贲蒙武偏师仍驻守魏地善后,南郡本就驻军不多,又多年无战,全力出击当有成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三族元老这便凑齐七万水陆大军渡过云梦泽,分头猛攻江陵、竟陵、安陆等城,谁想南郡守军人数虽少战力却不差,郡守秦腾将才虽无法与王翦父子相比,然守城却是绰绰有余,多日相持下来,三族私卒没讨得半点儿便宜。三族元老进不能下城,退又心有不甘,一时都大为尴尬……

“蠢!”听罢儿子的讲述,项燕愤怒不已,当即连夜赶回寿郢求见楚王,将大势备细讲述了整整一个时辰,一艘艘载有王命的小船便驶离了这座芍陂旁的水城,逆淮水而上进入了云梦泽;半个月后,损兵折将的三族元老们这才率领着疲惫不堪的私卒们悻悻撤了回来。

这场战事不仅徒劳无益,更给了秦国一个攻楚的绝佳口实,项燕早已从自己安插在秦国的眼线处得知,秦军借口“楚献青阳以西,已而叛约,击我南郡”,以李信、蒙武为将,以陈郢为后援根基,起大军二十万,不日便将南下攻向淮北;而与此同时,王贲率领的两万轻锐兵马也开始动身,准备切断楚国王室南逃的退路。

“该来的,终是来了……”这是项燕第一时间想到的。

秦军此番攻楚,没有派出老将王翦,挂帅的是新锐少将李信,这点颇出项燕意料,但他心知李信也绝非易与之辈,三千飞骑深入辽东追击太子丹那一战堪称奔袭战之范例,这点甚至要比王贲半月之内下楚十城更难做到。况且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正是王翦一手打造出的灭国主力,灭赵灭燕两大战已尽显强大威力,无论战力协同士气装备无一不达到了战国之世的巅峰,楚军如何能与之抗衡?

不过,依据自己手头这份密报,项燕却仍抱着一丝希望,这希望目下还很隐约渺茫,然若谋划得当,项燕相信自己能使它逐渐成真,最终成为秦军致命的死穴。

项燕得到的密报,发自作为秦军后援根基的陈城,上面详细阐述了秦军攻楚的用兵方略,望着眼前这幅淮北地图,回想着那份密报的内容,项燕心下渐渐泛起了一丝自信。

地图上,淮北各重要城邑的分布是这样的:楚国都城寿郢在淮水以南,与项燕驻守的汝阴隔淮水南北相望;汝阴正北方数百里外便是楚国另一重镇城父,西北方百里外为寝城,寝城再向西是平舆;平舆的东北、寝城的西北则是项氏的淮北封地项城,项城再北便是秦军此次攻楚的起点陈城。除去汝阴以外,所有这些城邑都曾被王贲攻占过,后来又都退还给了楚国。

整幅地图上,平舆、寝城显是最为关键的两座城邑,与北面的项城构成了一个正三角,而寝城本身也与城父、汝阴构成了又一个正三角,事实上根据项燕得到的密报,李信此番用兵也确是以这两城为首要进攻目标,企图将淮北一刀切为东西两段:秦军攻楚的两位主将李信和蒙武准备先拿下陈城以北的项城,此后兵分两路,李信攻向西南拿下平舆,然后奔向东北去与蒙武会合;蒙武则先进攻东南的寝城,再折向东北进攻城父,拿下城父后等待李信前来,两军合兵后一同南下攻克汝阴,从而彻底聚歼楚军主力,占领整个淮北,再渡过淮水长驱直入进攻寿郢,正式灭亡楚国。

项燕明白,李信之所以制定这一方略,显是基于对淮北地势与楚军实力的判断:淮北正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最利大军展开;分散把守各城的楚军战力本就孱弱,兵力也肯定有限,若二十万大军一城一地逐步蚕食,显是牛刀杀鸡,进展也太过缓慢,兵分两路便快捷得多;更何况淮北城邑林立,即便楚军来援,也必会拿不准秦军主力用兵方向,极可能顾此失彼;只要城邑先后落入秦军之手,以秦军的精良装备和强大战力,楚军再想重新夺回城邑便肯定是难上加难。

而这些错觉,也恰是项燕希望自己留给秦军的。

“阿翁,我等来了。”项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项燕转过身,看到了次子项超和幼子项梁。这兄弟俩一个魁梧高大,一个俊朗瘦削,然而那两张酷肖自己的脸庞,还有那坚定的目光,却是别无二致。

看到他们,项燕一声长叹,他共有四子,三子早夭,长子项缠(项伯)才具平庸不堪重任,次子项超战阵搏杀固然强悍,于兵事却很是荒疏,唯有最年少的项梁反倒是大将之才,项燕也最倚重自己这个幼子。

“阿翁,淮北军民尽皆弃城南下。项城已搬空,平舆留三千守军、旬日粮草;寝城留民未留军;城父守军五千,粮草月余。还有,公子良已前往陈城,万无一失。”

“各族私卒,还有磨蹭否?”

“无有,退无可退,皆抱死战之志。封地在淮北者粮草人丁开始南撤;封地在淮南者沿汝水秘密北上,都将埋伏于繁阳郊野山林,兵力足足十万!”

虽然早有准备,但骤然听到这样一个庞大数目,项燕心下仍不禁一颤,竟说不上是惊喜还是叹息———即便是目下这般危难关头,楚国单论兵力也绝不输

与秦国,君不见各老世族只要戮力同心,肯将自己的私卒尽数开出,短短月余时间便骤然组成了十万大军么?直如撒豆成兵般迅速!惜乎如此多的兵马,竟只有国难当头时才能冒出头来,早都做甚去了?若能像秦国那样凝聚起举国国力,拥有着整个广袤南国的楚国必定是天下首强!

“阿梁、阿超,目下楚军虽众,然彼此多有掣肘,各族又定以保存自身实力唯上,不肯力战,此种形势正如六国合纵攻秦一般!此番击溃秦军之希望,只在你等兄弟身上,只在我项氏身上,唯有先胜这第一战,我等方能与秦人从容周旋,方能再谈保卫楚国。此战秦人落败还会卷土重来,然我楚军输不起!

正是因此,你等定要打出项氏威风!”

“我等兄弟,不会辜负父亲重托!”一直沉默的项超低吼了一句。

“善,老夫这便聚将!”

二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淮北汹汹袭来,第一日便攻取了项城。

这已是秦军第二次拿下这处项氏封地了。

没有秦军将士们早已习惯的惊心动魄的浴血厮杀,没有冒着火脁鸱脚的艰难攀爬,没有为在城垣上取得立锥之地而展开的反复拉锯争夺,一切预想中的抵抗都没遇到,就连人喊马嘶都没有一声。整个项城静悄悄的,唯一动静只来自于城头那面秋风中仍在招展的赭黄大纛,远远望去如一个小小黄点般。看到这等情形,在项城郊野外排好攻城队列、磨刀霍霍准备大战一场的秦军将士们,不禁面面相觑了起来。

少顷,一位黑甲骑士策动战马自秦军方阵间奔出,转眼便赶到项城一箭之地外,松开缰绳后左手从背后取下一张半人高的大弓,右手同时从战靴旁抽出一支粗大硬矢,弓身刚搭上箭镞便倏忽如圆月般满满张开,直直指向城垣上那小黄点般的楚军大纛,几乎是根本没瞄准便松开了弓弦,全套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毫无滞涩;而与此同时,他胯下那匹雄俊无比的战马始终在狂奔疾驰着,没有半点儿停顿。

但闻“嗖”的一声,长矢挟着尖利的呼啸离弦而去,紧接着远处的项城城垣上也遥遥传来了另一声回响。将士们极目望去,只见那小黄点应声而落,腾起一片巨大的烟尘。

“彩———!”项城郊野黑压压一片的秦军方阵中,骤然爆发出雷霆般的喝彩声。

骑士勒住缰绳止住战马,又拨转马头转过身来,向着秦军方阵高高举起了手中那面巨大的繁弱之弓,清亮的嗓音随即回荡在了一片寂静中:

“楚军不战而逃,我等攻克项城———!”

“李将军万岁!”秦军士卒们兴奋地高呼。

一个时辰后,整座城邑已落入秦军手中。不过令士卒们颇感失望的是,项城中没有一个人一头牲畜一粒粟米一枚蚁鼻钱,没有任何值得掳掠的财货,就连城中水井都被尽数填死了,楚人显然已彻底放弃了这里,整座城邑一片空空荡荡。

“鸟个楚人,鸟个项氏,全他娘逃了!真个软蛋!”

蒙武大失所望地皱着眉头,向着四面八方骂道,空旷街巷中立刻响起了滚滚回声:

“软蛋!……软蛋!……软蛋!……”

李信也同样极为意外。在他的设想中,项氏去年丢了项城后,本当就此提高警惕,大大增强项城防御,自己领军从陈城出发时,已准备迎接一场凶险异常的攻城战了,当斥候报来项城已空时他还将信将疑,及至真正赶到这里才不得不信———除了城垣上还虚插着旗帜外,这座项氏的封地城邑竟彻底成了一座死城!

难道项氏竟胆怯至此,不惜丢掉封地,只顾自家逃命?

站在项城城垣上,李信默默思索着接下来的进兵方略。这一方略他早已烂熟于心,目下却仍重新推敲起来,以求万无一失。向来都对自己将才无比自信的他,实在不能不慎重对待此次灭楚之战。

李信很清楚,目下秦军所有能独当一面的主力大将都已在灭国大战中陆续亮相,而今终于轮到了自己最后登场,自己之所以能顶替上将军指挥这场灭楚大战,完全可说是秦王力挺所致。想起秦王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殷切目光,李信不禁感慨万千,早在从燕地班师回咸阳后,秦王便对自己青眼有加,讨论灭楚时甚至还放弃了上将军主张,也一道放弃了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而将灭国重任交付给了自己,自己明白秦王没说出口的意思:上将军已老,日后便该是你等少壮新锐的天下了!这是对自己何等的信任和赏识?若非秦王力主,自己未必能成为灭国统帅、统领起这二十万主力大军,与项燕那般的天下名将对阵。

若一战成名,自己获得的荣耀功勋将远远甩开其他大将,甚或与上将军王翦比肩,自己甚或可就此跻身战国末世的名将之列,光耀史册名垂千古!

然而李信同样明白,从另一方面看,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秦国上下越是对自己寄予了厚望,也就越是经不起失败,当年的长平之战,赵国对于赵括便是如此。若是一败涂地,自己必会跌入深渊万劫不复,休说秦王的愤怒朝野的指责廷尉府的重罚,休说庶民国人们的唾弃痛骂和足以淹死自己的口水,便是自己本人也决然没脸再重新面对整个朝野,若果真那般,除却自裁谢罪,当真别无他法!

胜利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咸阳庙堂正式任命自己为灭楚统帅后,向来都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李信,却几乎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他时常在梦中惊醒,反复盘算着自己的进兵方略,有几次甚至怔怔枯坐着直到东方发白。尽管出兵之前也反复告诫自己,千万莫轻敌,千万不能步赵括的后尘,可无论如何,他仍然难以完全压抑心底的阵阵涌动。一边是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另一边则是对失败的巨大担心,这二者一直混杂在一起纠缠不清,使李信始终难以安之若素。

除此之外,他的忐忑不安还有一个原因,这便是对自己方略的隐隐疑虑,而这疑虑,来自出兵之前王贲写给自己的一封私信。

王贲原本是想和他好好谈谈的,然而两人无论是谁,那些日子都一直在为出兵做准备,天天忙得团团转,直到出征前也都没能腾出时间。无奈之下王贲只得写了封书信送给李信:此番灭楚不同于去岁攻楚,那一战为的只是震慑楚国,是故完全可以奔袭作战;这次却是要夺取整个淮北,每下一城都须驻军,二十万大军夺取淮北后,只怕再无足够兵力继续南下。为大局计,建议将军两法灭楚:其一,早日寻楚军主力决战,击溃项燕大军后再攻占整个淮北;其二,二十万大军层层推进,每下一城便分重兵固守,以蚕食之法一步步夺取整个淮北,站稳脚跟再伺机南下。无论何法,夺取整个淮北后都应向咸阳请求继续增兵!

王贲提到的分散兵力的可能,李信自己也考虑到了,但他思虑再三,却将王贲提出的两法合在了一起:二十万士卒先分为步骑车混编的两路大军,一路拿下淮北各主要城池后,攻城所必需的笨重大型攻城器械便再无用武之地,此时可将它们尽数留下,两路大军重新合为一军,以轻装的战车飞骑狂飙突进,直接寻项燕主力大军进行决战。换言之,这二十万大军自始至终分为两部:前期按用兵方向不同一分为二,一路向西南,一路向东南;后期则按兵种不同一分为二,大型器械与重装步卒留下,车士骑兵继续进发。李信相信,秦军一路攻城略地拿下淮北后,面对的剩余主力楚军不会多于十五万,即使加上各世族的私卒也决然不会多于二十万;而秦军除去折损兵力、在攻克城邑留守的兵力外,人数也绝不会少于十四五万。那时即便楚军兵力占据优势,李信也仍有必胜把握,因为按列国长期看法,楚军士卒多是隶农出身,有功不得赏,士气向来低落,战力装备则更差,即便面对着轻锐秦军也定然不是对手,不像牧野之战那般临阵倒戈就谢天谢地了。

更何况李信与项燕决战,也并不指望就一定能全歼楚军主力,只要将楚军尽数赶出淮北,纵然无法继续灭楚,秦军这一战也算得大获全胜;甚至按最坏的考虑,哪怕无法击败项燕主力,自己也仍可退守淮北这些已被尽数拿下的城邑,如此一来秦军虽一时处于下风,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败,到时再请咸阳庙堂发兵增援,同样为时未晚……

城垣上的李信,已想好了此次攻楚———不知不觉间,他心底已经将“灭楚”改成了“攻楚”———的各种可能和相应应对,确信秦军至少可以居于不败之地后,这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气,叫军吏请蒙武老将军过来,准备就分兵之事再做最后一次议兵。

“大父大父!随俺领兵出征!”

紧闭的门扉外响起了嘭嘭叩门声,听到那脆亮童音,正在凝神细思的王翦抬起头,温淡地笑了。

“阿离,莫搅扰大父!”儿媳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阵轻微的拉扯。

“大父都大半日不出门了,如何不与阿离对阵……”那脆亮的童音中带着无尽的沮丧。

“阿离听话,大父正思谋国事,你且自家去玩儿!”

“那阿离能骑丹了么?”

“你才九岁,哪骑得那般烈马?小心跌断骨头……”

“那阿媪你陪我蹴鞠……”

儿媳与孙儿的声音渐渐远去了,王翦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重又低头从案上那摞竹简中拣出一卷,与早已摊开的淮北地图比对着。

在那地图旁,几只陶盆陶碗陶罐摆在案上,食器中的羊腿饭团菜羹都已冷透不见一丝热气。

望着手中的竹简,王翦眉头紧锁。这些都是李信伐楚的最新军报,是尉缭按照与自己的预先约定先后送来的,逐一描述了秦楚两军各自的用兵线路及战事。

第一封军报讲的是,秦军于攻克项城翌日继续南下进军。按原计划,此番二十万大军分作两部,均为各兵种的混编:一支秦军以先前的关外老军为主,共计六万,由蒙武率领,向项城东南方的寝城进发;另一支则是十三万新锐秦军,由李信亲率,攻向项城西南方的平舆;项城则留下近万名步卒驻守。两军各自进军均大大张扬声势,既是源于李信蒙武对自身战力的自信,也是有意诱使楚军来与自己决战。然一路攻来两军都未遇抵抗,休说楚军,便是寻常楚民都不见一人,沿途村落十室九空,想来直到平舆、寝城也不会遇到大军了。

看着这封军报,王翦目露狐疑,放到一旁又展开接下来的两卷竹简,它们都是李信蒙武各自捷报的副本。李信报说,平舆兵力城防尽皆薄弱,城垣低矮壕沟浅窄,秦军根本没有用连弩大炮,只是先以战车骑士击溃了城外营垒的守军,步卒借数十架轻便云梯登城,区区一个时辰便拿下了平舆,清点全城后发现,守军只有三千,粮草辎重所剩无几,城中民众两日前便纷纷南逃了。

蒙武的军报大同小异,言寝城已被拿下,兵力几乎毫无损失,派去打探的斥候也回报说城父守军虽多了许多,可楚军主力显然仍不在那里。蒙武推断,项燕大军必定集结于汝阴,自己下一步准备留下步卒构筑壁垒,只率车士骑兵北上进攻城父,如此可节省时日;待到攻克城父时,寝城壁垒也必然完工,那时再与李信合兵一处,十万大军直捣汝阴,进可大破项燕楚军,退亦可撤至寝城壁垒,无论进退都游刃有余,可谓万全之策!

接下来的第四封军报,讲述的是李信后续战事:据斥候回报,平舆周遭鄢陵、蔡阳、阳城等城的守军各两三千不等,有的城邑正向外搬运粮草辎重,民众也正四散逃亡,世族封地城邑更是全数搬空,却仍不见大军。李信准备先在淮北站稳脚跟,再寻楚军主力,是故将大型兵器连同步卒一并留在平舆等城,自己则率领着全部车士骑兵赶往城父,准备与蒙武会师。

合上这几封战报,王翦心绪更加沉重起来———李信目下已占据了淮北半壁,不料始终没有遇到主力,这绝不正常。若依常理推测,项燕放弃平舆、寝城,只将主力大军部署在汝阴,当是要彻底丢弃淮北,大军据守淮南,与秦军隔淮水对峙周旋,世族搬空封地、楚地民众大肆南逃,显然与这点呼应。然而王翦很清楚,项燕绝非等闲之辈,绝不会一仗未打便放弃淮北这片膏腴之地,而项燕背后的楚王与元老大臣们更不会。如此铺排最大的可能是,项燕是在以示弱之法诱敌深入,然后寻觅战机反击!

然则,这战机究竟何在?楚军战力差,私卒即便战力略强,却也无法与秦军锐士正面抗衡。若欲击败秦军,项燕唯有三法……

“楚军战力不足,若欲击败秦军,唯有三法。”

城父以东百里之外的蕲城幕府中,面对着各族元老大将们疑惑不解的目光,项燕沉声道。

王翦将竹简一把推开,眯起眼睛———

———其一,长期固守各大城邑,在守城战中消耗秦军兵力,挫动秦军锐气。

然若如此,项燕便不该放弃平舆、寝城等重镇……

“……一便是固守城邑,与秦军一城一地逐一纠缠,然我等楚军尽皆轻装,又无重型守城器械;对手却是连弩大炮冲车云梯一应俱全,是故我等必不是秦人对手。长期对峙下来,失陷淮北仍只是时日长短之别。”项燕的语气分外凝重。

———其二,寻要害地段设伏,借地利之便,将秦军围而聚歼,如孙膑破庞涓那桂陵、马陵两战。然则……

王翦这样想着,从席上站起身来,在厅堂中默默转悠着。

“……二便是伏击战,然淮北之地一马平川,纵有大片林地可设伏,却也无从围住对手。”项燕的声音回荡在幕府,元老大将们个个面面相觑。

———其三,趁秦军回撤之际,自背后追杀。

紧闭的门扉被轻轻推开,王翦一双白眉紧锁,望向远方频阳的山野。眼前儿媳和孙儿正在玩蹴鞠,他却完全视而不见。

“……然若秦军落败,全速回撤,我等却可趁追杀之际,重创秦军!”

项燕话刚落点,元老大将们便是一片不屑的啧啧声。

“老夫并非自相矛盾。”项燕目光扫过了大帐,“老夫谋划,正是要把这三样战法合在一起。”

啧啧声停止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项燕身上。

“第一步,弃淮北大片城邑,全部兵力辎重撤至平舆、寝城以南,再多方示伪,既诱使秦军分兵驻守,弱其兵力,又使其以为我等早无战心,准备逃往淮南;第二步,以重兵固守汝阴,正面阻击秦军;第三步,老夫亲自率军猛攻城父蒙武部,断秦军退路;第四步,各族私卒也尽数由繁阳开出北上,合力围剿!”

大帐中一片明显粗重起来的呼吸声,元老大将们兴奋了。

“如此,秦军便有了三大劣势:其一,须分兵驻守攻克城邑,兵力大大分散;其二,轻视我军战力兵力,不会预做防备;其三最为紧要,主将李信本就精于奔袭战,更有去年王贲奔袭攻楚之成功战例,眼见此等形势,极有可能……”

———放弃重装,轻兵来袭!

想到这里,王翦心头顿时咯噔一下。

“大父,小心!”

耳畔忽然传来了孙儿王离的大喊,王翦正在懵懂之间,却不料一样圆滚滚的物事挟着呼啸声陡然飞来,重重砸上了额头,待那物事滚落在地才看清,原是一支正在滴溜溜转的革鞠。

“大父败战了!败战了!哈哈哈……”

孙儿拍着手咯咯大笑着,儿媳的惊叫也无法掩盖那清脆笑声,王翦却伫立在原地,愣愣出着神———

———若放弃重装,只用轻兵,面对兵力超过自身的楚军,还有胜算么?

“败战了!败战了!……”

孙儿的笑声不住回荡在耳边,王翦只觉周身血液陡然凝固了。

“楚军主力,究竟跑到何处去了?”

尽管夜风寒凉,王贲却仍久久伫立在帐外,向北远眺着暮色中渐渐黯淡下来的淮水,心下隐隐有些不安。

王贲在此番灭楚之战中任务有二,一是为李信预先探察楚军主力何在;二是待李信渡过淮水、猛攻寿郢之际突兀杀出,截断楚王君臣的退路。是故早在李信动身前,王贲便率领着这支两万人的偏师悄悄渡过淮水,找到了目下这处预先选定的隐秘营地。此地位于淮水南岸、蓼城以西百余里的山谷中,埋藏于此的粮草堪堪够两万人半月用度,换言之,依照李信原定谋划,半月之内王贲部便要配合猛攻寿郢的主力秦军迅速开出,包抄后路。

然而,令王贲担忧的恰是这点。

他昨日又收到了李信军报,云自己与蒙武顺利会师城父,然楚军主力仍是连影儿都不见,李信自己也觉有些不对劲儿,好在斥候回报说,城父以南的汝阴守军有万余人,守城楚将是项燕幼子项梁,是故自己下一步计划是先攻克汝阴,擒获项梁后向他拷问项燕主力何在。接到这封军报后,王贲同样大为疑惑,他这几日不断散出一批批斥候在周遭探察,却只发现小股私卒在陆续北进,除却寿郢周遭有三万常驻兵马护卫,整片淮南始终未见大军集结。思虑之下,他相信楚军主力仍在淮北,是故终是向那里派出了斥候,只是此间路途遥远又要渡淮水,不知斥候何时能归……

突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尽管天色黯淡,王贲却仍能认出那是自己派出的斥候;更要命的是,他在疾驰中还猛烈挥舞着一面大大的绛旗,这正是敌军主力集结的标志!

“快,随我上前接应!”王贲一声大喝,向着马厩狂奔而去。

“原来如此!”李信双手一把拍在了案上,一脸恍然大悟。

“甚事?”蒙武颇有些莫名其妙。

“咳!我等都被骗了!”李信苦笑着摇摇头,伸手递去几方木牍组成的阴书,“王贲军报说,大批楚军与民众自繁阳南逃,官民加起来足足十几万,将渡淮水;人皆风传楚军回寿郢后,要继续逃往江南!”

“怪道不见人影儿!”蒙武也“呼”地一下猛站起来,“我等还欲与他大战,不料他就没想留淮北!如此说来,汝阴楚军必是断后的!”忽又想起了什么,“然则,会否是项燕示形之法?楚军主力也可能潜伏别处!”

李信点头:“也有此种可能。然楚军若真逃入江南,必定后患无穷!王贲兵力不过两万,根本堵不住南逃楚军主力,倒可能被项燕反过来吞掉!目下我等必须立即攻克汝阴,渡过淮水,再寻楚军决战!”

“可我等步骑混编,跑不快……”蒙武迟疑起来。

“那便留下最后这批大型兵器,车骑改轻装!”

“……”一向粗豪的蒙武此刻倒慎重了起来,“可若改作轻装,楚军人数又多,打得过么?”

李信沉默了片刻,他不是没考虑到这种可能,然而几乎是立即便打定了主意:“楚军纵占上风,我等也不致立即落败,毕竟秦军战力远胜楚军!再者老将军你还在寝城构筑了壁垒,大型兵器与辎重都有囤积,只要我等能与项燕相持一两日,这些兵器足可及时运到,那时必胜无疑!”

“……”蒙武本想说一句寝城壁垒尚未修成,踌躇了片刻却还是没有吭声,只点了点头。

“若项燕楚王真逃入江南,我等便再难与其决战!”李信语气极其坚定,“江南水流大泽纵横交错,去哪儿捕捉楚军主力?目下有险也有图,值得一试!

老将军,你等老军都是步卒,跑不快,不如南下寝城壁垒为后援,随时准备运送攻城器械,李信亲自领兵攻汝阴!”李信说着挎起了自己那面繁弱之弓。

“诺!”众将一同拱手,雷鸣般应道。

“杀杀杀!男女老幼一个不留!枭首!车裂!坑杀!腰斩!……”

八岁的项羽口沫横飞地大喊着,狂奔向汝阴城头,双手还胡乱挥舞着一根比他手腕还粗的大树枝,这树枝与他身高一般长短,对一个八岁孩童来说显然太过沉重,他却仍挥得虎虎生风不亦乐乎。

“要杀谁?”一个高大的阴影一面大墙般挡在了面前,无比熟悉的威严声音随即响起,项羽微微扬头,看到了父亲那严厉的眼神。

“杀秦人!”项羽大喊,双目死死盯住了父亲。

项超微微低头望着儿子,望着那奇特的双目。孩子才不过八岁,个子却已快到自己胸口,远比同龄幼童高大,成人后必是个和自己一样的彪形大汉;然而最奇特的还是他那双眼睛,每只眼睛竟都是两个瞳仁。项超记得,父亲那位好友楚南公精于相术,说过这叫重瞳子,传说中只有舜帝才生有这般异相,此子天赋异禀,绝非寻常小童,若好生管教日后前途未可限量;然若放任自流,也必会为祸天下!楚南公的话始终回荡在项超心底,也正因此,他对儿子向来极为严厉,而天不怕地不怕的项羽,也最是害怕自己这位不苟言笑的父亲。

“竖子知道个甚!回去!”项超皱着眉喊道。

“就不走!我也要守城!”项羽梗着脖子粗声喊。

项超没有再同他费口舌,两手一伸一抄径自抱住了儿子,直接将他拖下了城垣。这于他并非易事,项羽个头不小,又在拼命挣扎,项超虽是猛士却也颇费气力。

“放手!我要守城!要杀秦人!”项羽使劲儿挣扎着,挥舞着手中那根大树枝,拼死想摆脱父亲那双强有力的臂膀,却还是被一步步拖了下去。

“那般大个子,整日不读书不练剑,就知道瞎吵吵,杀秦人杀个屁!项氏如何出了你这般不肖子!”项超怒骂道。

“阿兄,这是做甚?”一个熟悉的声音不经意间想起,父子俩同时抬起头,正见全身戎装的项梁立在眼前。

288

“季父!”项羽如蒙大赦大喜过望,挣脱了父亲扑到项梁身旁,项超无奈地叹了口气。

项梁伸手抚摩着项羽的头:“阿籍,季父替你断后,拦住你阿翁,你且速速撤军!”

“善!”项羽大是振奋,“季父,你定要全师而归,同阿籍一道撤回江东!”

说罢再不理睬自己阿翁,呼喝着重又挥舞起手中那根粗大的树枝,径自一溜烟跑掉了。“你也太骄纵此子了。”项超没好气道。

“我项氏直系,毕竟只他一根独苗。”项梁望着项羽远去的身影,目光中满是怜爱。

“你与女萝多年无子,怨得了谁?”项超皱起了眉。

项梁淡然一笑,岔开了话题:“阿兄,斥候来报,李信果然只率轻兵杀来汝阴了,只怕就在午后,我已报阿翁了。”

“哦?好事!”项超陡然兴奋了,“我这便去繁阳,与各族私卒北上,汝阴交与你了!”

“阿兄放心!我等家眷皆在城中,焉能不死战护城!”

项超没有再吭声,只是弯下腰,向自己的幼弟深深一躬,直起身来大步走下了城垣。

午后时分,天边涌起了一条细细的黑线,转眼便成了黑压压的一片阴云;

与此同时,一声声牛角号也渐次传来,先前还只细若游丝,很快便越来越响亮清晰,待到城垣守军已听得清楚时,那片阴云已覆盖了整个汝阴郊野。来的果然只是战车飞骑,除了攻城必需的壕桥和云梯外,秦军只带了两万射士,其他所有大型兵器竟一概留在了城父。

李信果然中计了。

想到这里,伫立城垣上的项梁从面具背后发出一声刺耳冷笑,转身面对着身后那一排排守军,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这支项氏私卒始建于庄跻暴郢之时。其时楚将庄跻率领的乱军大肆杀戮楚国世族,一时震惊了天下,老世族们于是纷纷在自家封地组建私卒,合力绞杀

这场暴乱,而其中战力最强、出力最多的便是这江东子弟兵,它的规模始终保持在四万人上下,目下已传至第三代。这些私卒大都是震泽一带渔猎隶农出身,项燕父子将他们每个人都视如己出,更仿效当年吴起打造选练之士,无论何人一概赏罚分明,对私卒的待遇更是远超楚国官军。也正因此,这些江东子弟们对项氏衷心拥戴,直将项燕视作自己再生父母一般,若论士气的高昂、纪律的严明,他们绝不逊色于七大战国的任何一支精锐大军。而目下,驻守汝阴的虽不过万人,项梁却有足够自信能抵抗李信的轻装秦军。

“列位同袍!”项梁低吼道,“我等自江东千里迢迢赶至淮北,为的便是今日这一战!方今天下能抗秦保楚者,唯我江东子弟兵!目下秦人不自量力,抛却重装只以轻兵攻城,决然不是我等对手,我等正可借此良机重创秦国,擒杀虎狼!”

“擒杀虎狼!”汝阴城垣上一片慨然高喊。

与此同时,秦军大阵之中,李信伫立在那辆孤零零矗入半空的司令云车上,也在细细端详着楚军的城垣。

“终是,可以一战了……”望着对面戒备森严的汝阴城,李信心下陡然涌

起了斗志———对也,如此楚军才堪为秦军对手!想到这里挥出手中令旗:“各部听令!三万车士改作步卒,主攻汝阴城垣!骑兵四野散开,截杀逃亡之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