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修复(repair)是指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损伤而缺损时,由周围健康组织分裂增生来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Www.Pinwenba.Com 吧修复是通过细胞的再生来完成的,参与修复的细胞可以是实质细胞,也可以是结缔组织细胞。修复后可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拓展
干细胞与再生修复
干细胞是能发育成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细胞。干细胞不同于机体其他细胞之处在于其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分化的能力。胚胎干细胞系离体培养可达数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特异功能细胞,并最终形成组织、器官;干细胞的这种在再生医学上的应用价值,使人们再次看到了实现器官修复、组织再生的曙光。
一、再生
再生(regeneration)是指组织缺损由周围同种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一)再生类型
1.生理性再生 指在生理状态下,有些细胞和组织不断老化、消耗损失,又由同种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予以补充,维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由基底层细胞增生修复;血细胞衰老消失后,不断地从淋巴、造血器官输出新生细胞予以补充;皮肤表皮角化细胞经常脱落,由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来补充等。
2.病理性再生 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所发生的再生。又可分为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①完全再生:指再生的组织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常发生于损伤范围小、再生能力强的组织;②不完全再生:指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原组织的再生恢复其结构和功能,而由肉芽组织代替,最后形成瘢痕。病理性再生常发生于损伤严重、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
(二)再生能力
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这类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以替代衰亡或损伤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细胞、黏膜被覆上皮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生殖器官管腔被覆细胞等。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这类细胞具有再生的潜能,在生理状态下不显示再生能力,由组织损伤的刺激,从静止期进入增殖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如肝、胰、内分泌腺的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这类细胞几乎没有再生能力,一旦遭受损伤就永久性缺失,只能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三)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后,由创缘或底部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先形成单层上皮,向缺损中心延伸覆盖,以后再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黏膜被覆的柱状上皮缺损后由邻近的基底部细胞分裂增生形成扁平上皮,以后变为立方及柱状上皮覆盖。
(2)腺上皮再生 腺上皮的再生能力一般较被覆上皮弱,其再生依损伤轻重而不同;如腺上皮细胞缺损而腺体的基底膜完整时,可由残存的细胞完全再生修复;如腺体结构完全破坏则再生很难发生。构造比较简单的腺体如子宫内膜腺、肠腺等可从残留部细胞再生。肝细胞有活跃的再生能力,可分为三种:①肝在部分切除后,通过肝细胞分裂增生,短期内就能使肝恢复原来的大小;②肝细胞坏死时,不论范围大小,只要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从肝小叶周边区再生的肝细胞可沿支架延伸,恢复正常结构;③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网状纤维转化为胶原纤维,或者由于肝细胞反复坏死及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肝小叶内间隔,此时再生肝细胞难以恢复原来小叶结构,成为结构紊乱的肝细胞团,如肝硬化时的再生结节。
2.血管的再生 ①毛细血管再生:多以出芽的方式来完成,先由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实心的幼芽,随后形成细胞条索,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出现管腔,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后彼此吻合构成毛细血管网;根据功能的需要,有的新生的毛细血管管壁逐渐增厚发展为小动脉、小静脉,有的关闭、内皮细胞吸收而消失(图2-14)。②大血管再生:大血管离断后,须经手术吻合,吻合处两端的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重新恢复为光滑的内膜。血管离断的肌层则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0.jpg
①基底膜溶解;②细胞移动;③细胞增生;④细胞管腔形成、成熟及生长抑制;⑤细胞间通透性增加
3.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下,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或原始间叶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分裂、增生,并形成胶原纤维,以后细胞逐渐成熟成为纤维细胞(图2-15)。在组织的修复中,纤维组织的再生最常见,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2.jpg
图2-15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4.软骨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较小范围软骨损伤后的再生开始由软骨膜增生,增生的幼稚细胞逐渐变为软骨母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以后细胞埋于软骨陷窝内成为软骨细胞。较大范围的软骨组织缺损时,由纤维组织修补。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强,骨折后由骨内膜、骨外膜的骨母细胞产生骨基质完成修复。
5.神经组织的再生 神经细胞坏死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形成胶质瘢痕。外周神经受损时,如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依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见图2-16)。但如果断离的两端相距太远,或两端间有血凝块、瘢痕、异物等相隔,再生的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再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可引起顽固性疼痛。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1.形态
(1)肉眼观察 颗粒状,质地柔软,湿润,呈鲜红色,似鲜嫩的肉芽,触之易出血。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3.jpg
A.正常神经纤维;B.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突崩解;C.神经膜细胞增生,轴突生长;D.神经轴突达末梢,多余部分消失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6/20140822153544/images/128/Image4.jpg
(2)光镜观察 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襻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在新生的毛细血管间有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图2-17)。
新生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右上角为新生毛细血管的放大图
2.功能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抗感染并保护创面;②机化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异物;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如果肉芽组织生长不健康,颜色苍白,水肿,松弛无弹性,表面颗粒不均匀,有较多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触之出血少,则抗感染能力低,生长迟缓,常造成伤口愈合慢,瘢痕形成多。
3.结局 肉芽组织形成后逐渐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表现为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闭合、退化或演化为小血管,炎细胞逐渐减少并消失,最后老化为坚韧、缺乏弹性、呈灰白色的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scar tissue)是指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后的纤维结缔组织。
1.形态
(1)肉眼观察 局部呈黄白或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