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是指心脏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其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时所遇到的阻力。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2.诱因 临床上约有90%的心力衰竭病例可找到明显的诱因,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种。
(1)感染 感染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原因:①感染可引起发热,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②交感神经兴奋致心率加快,引起心肌舒张期缩短而减少冠脉血管血流量;③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损伤心肌;④呼吸道感染还可因肺通气和换气障碍,加重心肌缺氧,同时使肺血管阻力升高,右心室负荷加重诱发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常见诱因,心率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室充盈不足及房室活动不协调等都可诱发心力衰竭。心率过缓(40次/分)可减少每分心排血量。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房室活动协调性紊乱,影响心射血能力,可诱发心力衰竭。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静脉输液过多、过快时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荷;血钾过高和过低均可引起心律失常;酸中毒主要干扰心肌的Ca2+转运,抑制心肌的收缩。
(4)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孕妇血容量增加、心率加快及心排血量增加等,加重心脏负荷。分娩时疼痛、精神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以及分娩时大量血液突然进入体循环,引起心血液增加,加重心负荷,诱发心力衰竭。
(5)其他 过度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气候剧烈变化、饮食过饱等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3.分类
(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 ①左心衰竭: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导致肺淤血、水肿;②右心衰竭:多见于急慢性肺疾病所致的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引起体循环淤血;③全心衰竭:左右心室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如持久的左心衰竭导致肺循环阻力加大,久之发生右心衰竭,患者既有肺淤血,也有体循环淤血。
(2)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①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等;②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缓慢,多经过较长的心肌肥大等代偿阶段后发生,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和肺动脉高压等。
(3)根据心排血量分类 ①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低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心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②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在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维生素B1缺乏等疾病时,由于血流速度加快,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相应增加,超过正常状态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心排血量从心力衰竭前的高水平下降,但其绝对值仍接近或高于正常水平但已不能满足机体高水平代谢的需要。
(4)按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分类 ①收缩性心力衰竭:主要特征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常见于冠心病和心肌病等;②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特征为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降低,心室舒张和充盈能力减弱,患者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常见于高血压伴左心肥厚、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