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实质变性、坏死为主的传染病。Www.Pinwenba.Com 吧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地区广泛,各种年龄及不同性别均可罹患。

病毒性肝炎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大和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急性肝炎患者多在6个月内恢复,但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易转为慢性,其中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目前已证实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及庚型(HGV)六种(见表21-2)。

表21-2 各型肝炎病毒特点

肝炎病毒|病毒类型|潜伏期(周)|传播途径|转为慢性|发生肝硬化

甲型(HAV)|RNA|2~6|消化道|一般不|无报道

乙型(HBV)|DNA|4~26|血液及体液|5%|~10%|有

丙型(HCV)|RNA|2~26|血液及体液|>70%|有

丁型(HDV)|RNA|4~7|血液及体液|共同感染<5%重叠感染80%|有

戊型(HEV)|RNA|2~8|消化道|3%~10%病程迁延超过6个月|无报道

庚型(HGV)|RNA|不详|血液及体液|少|不详

2.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研究表明,HAV和HCV因直接破坏肝细胞而发病;HCV通过细胞免疫机制导致肝细胞损伤;HBV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后释放入血,其中一部分与肝细胞膜结合,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存在于肝细胞表面的HBV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系统破坏肝细胞。

由于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以及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引起的肝细胞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故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①若免疫功能正常,感染病毒数量较少,毒力较弱,则引起急性普通型肝炎;②若免疫功能过强,感染病毒数量多,毒力强,则表现为重型肝炎;③若免疫功能不足,感染病毒数量少,毒力弱,则表现为慢性肝炎;④若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病毒与宿主共存,受感染的肝细胞不被破坏,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二、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基本相同,属于变质性炎症,都表现为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1.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为最常见的病变。光镜观察,肝细胞明显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称为胞质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更加肿大,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

(2)嗜酸性变 一般常累及单个或多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光镜观察,病变肝细胞由于水分脱失浓缩使肝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核染色较深。

2.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球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为单个肝细胞的死亡,属细胞凋亡。

(2)溶解坏死 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病毒性肝炎的类型不同,坏死的范围和分布也不同,坏死区常有炎细胞浸润。可分为:①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②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指肝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③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相互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④大片状坏死,指波及几乎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融合性坏死。坏死从小叶中央开始,迅速向周边蔓延,仅留周边少量变性肝细胞,常见于重症肝炎。

3.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内或汇管区可见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4.肝细胞再生和小胆管增生 坏死周边的肝细胞常出现分裂再生。再生肝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大、深染,可见双核。坏死范围小可完全再生,坏死严重时,原小叶内的网状支架塌陷,再生的肝细胞呈团块状,称为结节状再生。在汇管区或大片坏死灶内,可见小胆管增生。

5.间质反应性增生 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①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可脱入窦腔内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炎细胞浸润;②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参与损伤的修复。

三、临床病理类型

1.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普通型)肝炎 最常见。又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我国以无黄疸型居多,且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少部分为丙型。黄疸型病变略重,病程较短,多见于甲型、丁型和戊型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病理变化基本相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