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流行。Www.Pinwenba.Com 吧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传染源为患者和中间宿主(如牛、马、猪等家畜),蚊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病毒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的内皮细胞内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然后侵入血流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若机体免疫功能强,血—脑脊液屏障正常,病毒则不易进入脑组织致病,仅成为隐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健全,病毒则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由于受感染的神经细胞表面有膜抗原存在,从而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变化 病变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发生在脑脊髓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脑桥及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1)肉眼观察 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宽,脑沟窄。切面见皮质深层、基底核、视丘等处有粟粒大小的软化灶(图21-15),界限清楚,呈弥漫或灶性分布。
(2)光镜观察 通常有以下病变。
1)血管病变:脑实质充血、水肿,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图21-16)。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127/20140822153549/images/128/Image0.jpg
切面见皮质深层有粟粒大小的软化灶,界限清楚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127/20140822153549/images/128/Image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