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八十年
2018-04-15 作者: 杨守松
追梦八十年
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做不好,我们对不起昆曲,对不起祖先。Www.Pinwenba.Com 吧
——侯北人五岁“昆虫”
重庆市九龙坡区有个叫石婉玉的小女孩。2004年9月出生的她,对奥运会开幕式的宏大场面没有任何感觉,却被昆曲的元素磁住了,磁愣了,她对妈妈说,我要学昆曲!
妈妈问为什么,婉玉说好听。再问,还是说好听。妈妈和爸爸商量:孩子喜欢,就学吧。可是重庆哪来昆曲老师?重庆只有川剧,阳刚的川剧。偏偏女儿要学昆曲!
妈妈就在网上搜索,昆曲的世界转了个遍。最后,夫妻俩觉得,苏州的王芳比较理想。
不认识王芳啊。七转八弯,找到无锡的朋友,他说他苏州有熟人,也巧,那人恰恰和王芳也很熟悉……
不久,王芳接到重庆打来的电话。听了来意,她一喜一惊又一难:喜的是山城有昆迷;惊的是那么小的孩子就爱上昆曲;难的是:那么远,又那么小,怎么教啊?
婉玉妈妈说,我们见面再说吧。
真就来了。父母带着婉玉来苏州了!望着可爱的小女孩,王芳喜爱感动之余,想:父母舍得吗?放心吗?值得吗?再说,她要演出,要上课,还有社会活动,这样的学生,收,还是不收?
父母非常诚心,执意要让女儿学昆曲。妈妈还说,昆曲特适合女孩子,能养颜。
王芳笑了,收了这个才五岁的学生。
婉玉笑了,深深地鞠躬:王老师好!
2009年7月,妈妈在王芳家附近租了房子,又请文联帮忙,让婉玉在幼儿园就读,爸爸妈妈都有工作,爷爷、奶奶就赶过来“陪学”。
从此,王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就去给小婉玉上课。孩子毕竟是孩子,往往只有“十秒钟兴趣”,热情过了就走神。王芳耐心,哄啊逗啊,压腿,松腰,练指法,走台。一字字一声声,慢慢地哺育。特别注意乘她有兴趣时“塞”进去。有时忙得来不及,就让她的得意学生翁育贤代教。
差不多了,就专去订做婉玉的服装。夏天开始“彩排”,穿衣服时,婉玉哭了。热啊,受不了!可是不行啊,哭也要穿。否则怎么演出?
学了《思凡·[哭皇天]》一段。又教《小宴·[泣颜回]》。
重庆小婉玉有模有样地登上了苏州昆曲的小舞台。
2010年8月,婉玉圆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梦,回到重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她还带回“苏州市少儿艺术节”金奖和全国“红梅杯”大奖赛银奖两个奖杯。
做梦女孩
香港红磡八月居酒家。小砚馆坐在我面前,小小的,耐看,很可以把她当作追星的中学生。却是律师。
初中二年级就去加拿大读书,高中毕业回香港大学学法律。五岁就看粤剧,全家都喜欢看。在加拿大时也没少看(录影),什么戏都看。但她决不曾料到,有一天会“百戏看遍,独钟昆曲”,而这个“突变”竟是因了王芳——
2007年8月,全国昆剧院团在香港汇演,四代演员齐聚,阵容非常强盛。五天的演出,她都看了!王芳演的是《白兔记·养子》。她不喜欢苦情戏,本来是不想看的,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竟然去了,这一去不打紧,就那么电光一闪,她“呆”了:她觉得“阿姨”(王芳)有一种能力,就是不让你去想下一个谁都知道的“动作”,她的眼神会和观众“联系”,和你交流,她不是在表演自己,甚至也不是表演角色,她是带着观众的身份去看自己的,在和你(观众)一起看她表演的人物,你不得不走进角色,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那种感觉就是她在“飘”,生怕她会在瞬间消失……于是你就“不可救药”了:昆曲这么漂亮,“阿姨”这么漂亮啊!这个“漂亮”是她无法说清楚的:舞台,服装,扮相,都不是很漂亮的,表演却让她惊愕,暗自感叹:很纯,很真,这才是昆曲啊!
小砚馆邓砚文对昆曲的理解很不一般。她说很多演员都不错,很“完美”,但不一定就能打动我,他们是演员,仅仅是演员,没有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和观众是不平等的,有的是居高临下的,这样就有了距离,观众是观众,演员是演员,怎么也美不到心里去。
都说昆曲美啊,这个美,那个美,说来说去,美啊!可是,京剧就不美吗?粤剧就不美吗?那么多名家说昆曲的美,都是强调某一方面,我还是没弄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
舞台美,音乐美,形象美……其实都不最重要,怎么表演才是最重要的。我看了很多剧种很多戏,还有国外的电影,惟有昆曲,特别使我着迷。
很多人喜欢昆曲是因为文学,就如喜欢小说才去看电影一样,我不是。
很多人觉得自己说昆曲,就觉得自己很高尚。我最讨厌这种人。喜欢昆曲要比喜欢其他有更多的投入。
她写了一篇文章,非常“文学”的文章——台上卿卿演得如痴,台下我我看得如迷。这不是一个失落了的梦,因为有您。要十多年时间才得见您面,就算不是自己的错也只好怪自己。我心里满是欢喜也是惆怅,为这突如其来的袭人香气。那是您出场的剎那。那是如戏人生的缥缈。那是您有意无意间流露的妩媚。您的气质。您的动静。您的名字。芳。我说,你不该做律师,你应该是作家哎!
她的手机音乐是《牡丹亭[尹令]》:则道来生相逢,乍便今生相见!
她是王芳的知音,也是昆曲的知音。说起来王芳,眼睛里便会闪出一抹晶亮。她和朋友一起建了“芳流”网站,还有《芳流严选》“土豆”、“豆瓣”小组。凡是与王芳有关的一切,都是她关注的焦点。
我说我认识王芳一二十年了,她说你好幸福哦!
我说你是昆曲的知音,她笑了,说,我是做梦的小女孩哦!所以也追星——我只追阿姨,我觉得她好漂亮!
她和她的“阿姨”迷们,不许王芳喝酒、晚睡,穿衣要暖,不准说不准我们再来(苏州),要戴围巾,不能看不良电影……
粉丝耶?
非也。
是知音。
昆山、昆曲都结缘
何谓知音?
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伯克莱大学演出时,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场场都看,而且,也许他是全场惟一一位用不着看字幕就听懂而且全神贯注从头看到结束的!
他就是出生在辽宁辽阳地区的侯北人先生。
侯先生与昆曲有缘,却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也会与昆曲的故乡昆山结缘。与昆山文联副主席赵宗概成为忘年交之后,得知日本华侨朱福元将三百多幅隋、唐、宋、元、明、清的字画捐赠昆山,政府为之建“昆仑堂美术馆”。侯先生心动了,经过几年考察,决定将所藏傅抱石、张大千等人的作品和他自己创作的三百多幅字画捐赠昆山,2004年,昆山为之建“侯北人美术馆”。
先生精于国学,犹善画,为中西结合的典范。1984年,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自己的画作,观看画展的人排成长龙,成为改革开放后一道亮丽的风景。自2008年来,他的画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沈阳、杭州、泰州等地,先后展出十四场,行家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先生几次对笔者说,我是画家,可是我最钟爱的不是绘画,而是昆曲!
上世纪40年代,先生在北京看程砚秋演出罗瘿公编的昆剧《霍小玉传》。当时是京剧当家,昆曲没地位,往往只在当中插个把折子,捧京剧演员的多,昆曲只是“配角”。“程砚秋那次演得柔婉哀伤,很成功。”
何时再品雅曲,约会梦中情人?
梦中情人,梦里家山……
2007年,先生来昆山,有人把笔者奔波几年做成的“兰韵”光碟送给他。先生欣喜有加,在加州老杏堂,丹青与昆曲一起磨,先生与太太一起品,不仅满足了他几十年对昆曲的思念,还立刻就成了王芳的超级“粉丝”!当时就写了两句话:丹青染罢闲无事
水磨腔落苦茶中侯太太看着很喜欢,就拿来挂在自己房间里了。
不久,苏州昆剧院到美国演出《牡丹亭》,先生得到消息后,马上就让学生买票。
他对我说,俞玖林《拾画·叫画》是最好的。
沈丰英《寻梦》最好,三十分钟,完全入戏了,最后哭了,非常好!
王芳的《寻梦》,哀怨动听,她的音韵更到位,更入戏。
还说,王芳的《折柳·阳关》更好。“比程砚秋演得都好,程是男旦,总有点硬,王芳是原味,哀怨缠绵,娇媚,绝了!”
先生说,青春版《牡丹亭》,功不可没。好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戏剧,看了就惊讶,中国的戏剧竟然如此完美!
追梦八十年
都说现在年轻人追星疯狂,却还没见过追星如侯北人先生的。
先生追星八十年!
十几岁在北京读书,就是追星族。当时北京有捧童芷苓的,也有捧吴素秋吴素秋,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学生中分成两派。先生是追吴素秋的首领,每当吴素秋演出,就号召组织追星族捧场。
看戏要钱,追星要钱。父亲请了个老师教他英文,每周一课,每月四块大洋。他可好,跑到戏院去看吴素秋了!
这个由侯太太悄声透露的故事,说明先生追星,已经到了何等狂热何等痴迷的程度。
往往没到月底就囊空如洗了,可是吴素秋还有演出,无奈就做了“啃槽帮”——没钱买票,只能在边上“遥观”,“看白戏”。
还是熬不住,就学会了赚钱的本事:写文章。
先生的稿费全都用来看戏。京剧昆剧文戏武戏都看,要是吴素秋主演,无论如何也要看!
吴素秋美啊,人美戏美,一切的一切都美。
后来,美人与武生演员结婚,追星团们像泄了气的皮球,无不沮丧……
四十多年以后,上世纪80年代,吴素秋在美国加州老杏堂,和她的铁杆粉丝侯北人见面了。
恍如隔世,相看俨然!
百感交汇,妙不可言!
吴素秋之后,先生追王芳。
或曰追星,其实追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先生国学精湛,底蕴深厚,先生所追,乃中国文化之梦。
九十七岁的世纪老人,追梦追了八十年!
李公堤:约见王芳
2008年11月5日,先生梦寐以求的一天到来了。
我去昆剧院接王芳,五点多,准时到了李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