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多功能题典初中语文 > 3.4文学鉴赏

3.4文学鉴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该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008·徐州)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4.79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3.4.80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解析: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2009·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李清照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4.81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绿肥红瘦”呼应了“海棠依旧”。

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

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解析:答案是D。

3.4.82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仿写示例:

如梦令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仿写:

解析:示例: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咳嗽,高烧不退依旧。(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2009·模拟)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题目。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江城:这里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3.4.83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解析: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3.4.84“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解析:“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意思对即可)

3.4.85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2009·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4.86“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解析: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3.4.87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之情。

解析:在北固山下所见的长江客游他乡的思乡3.4.88请展开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所表现的图景。

解析: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将驱尽黑暗;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将赶走严冬。

(2009·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89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时间是,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

解析:自远而近从朝至暮登岳3.4.90“割”字用得奇险,最能表现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请赏析。

解析: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4.91“会当”的意思是“终当要”,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009·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4.92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解析: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3.4.93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2009·模拟)请你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4.94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解析: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让人眼花缭乱,路上新生的嫩草刚刚盖过马蹄。(意思对即可)

3.4.95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解析: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或: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2009·模拟)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96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解析:曲牌名曲题3.4.97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解析: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009·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98“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解析: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3.4.9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

(2009·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4.100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解析:满院盛开流连忘返3.4.101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解析: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

(2009·模拟)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4.10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解析: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道题从遣词用语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4.10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这道题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4.104有关词的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谓词,就是歌词儿,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与音乐是分不开的。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渔家傲》、《清平乐》、《水调歌头》等,称为词调,也叫词牌名。每个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B.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片,也就是“遍”。乐曲一段,叫做一遍。

C.词,又叫长短句。这是因为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句子参差不齐,从一字句到十字句都有;这和近体诗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完全不同。

D.宋代词大致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当推柳永、秦观、周邦彦、姜夔,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但不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的作家,其作品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呈现出多样化,即豪放派词人也有婉约轻柔的词作,婉约派词人也不乏豪放之作。

解析:答案是D。李清照属婉约派词人。

3.4.105对这首词上片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B.“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无留意”三字笔力遒劲。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长烟落日”很容易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的秀丽风光。

D.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声,这是动,把静与动连缀起来,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解析:答案是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边塞的荒凉。

3.4.106对词的下片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B.“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深夜里传来了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D.“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无论是将军还是征夫,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又痛恨战争结束遥遥无期;痛恨无用,惟有终日以泪洗面。

解析:答案是D。这句话写的是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及对家乡的思念。

3.4.107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既写了边防战士对战争的痛恨,也写了他们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愁苦。

B.词的第一句中“异”字是整首词的关键,是核心,全词围绕“异”字着笔,上片写景异,下片因景异而引起情异。

C.在写边城荒凉的时候,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与寡对比的手法:写边声之多,用了“四面”二字,边声四面八方袭来,促人愁怀;写山多,便云“千嶂”,处处山峦,人是在一片荒山之中;写暮霭,曰“长烟”,“长”,表明烟雾笼罩很广、暮霭沉沉,也给人一种孤独、威压之感,写“城”却著一“孤”字。这样,以多衬少,透露了边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从整首词来看,用韵讲究,读来有一种凄咽紧促、沉郁顿挫的声调。全词写景抒情气魄宏大、苍凉雄壮,意境开阔浑成。

解析:答案是A。下片中表达的是将士们边患未平,不作回家打算的报国激情,而非痛恨战争。

3.4.108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答案是C。这句诗描写了塞外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

3.4.109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解析:答案是A。此句无拟人手法。

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3.4.110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来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解析:答案是D。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山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3.4.1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流露出了诗人倾向。

解析: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颇为浓厚的禅隐3.4.11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解析:答案是D。

(2008·黄冈)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4.11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解析:①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3.4.1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解析: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005·黄冈)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4.115填空。

(1)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2)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解析:(1)西楼夜晚秋天(2)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4.11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解析: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3.4.11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解析: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3.4.118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解析:答案是C。“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情句。

3.4.1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可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3.4.120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解析:答案是D。

3.4.12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解析:答案是B。

3.4.12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解析:“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2007·绵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4.123这首诗选自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解析:唐王右丞集笺注3.4.1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了出来。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解析:答案是D。这首诗歌并没有寄托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写晚秋山景,表达作者对淳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3.4.125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解析: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126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12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句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解析:“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4.128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解析:答案是A。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采用互文修辞。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4.129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解析: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3.4.130(2006·江苏泰州)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解析: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列三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4.13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解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3.4.13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解析:绿杨阴里白沙堤3.4.13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2009·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4.13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解析: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3.4.135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2009·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3.4.136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解析:“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3.4.137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解析: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2009·江西)阅读韩愈的诗,完成题目。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4.138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解析:答案是A。

3.4.139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解析: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分析示例: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高下。

(2006·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4.140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解析: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语言具体形象即可。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3.4.141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赏析角度合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即可。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2007·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142从诗中可看出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是。

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4.143这首诗揭示的两种知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解析: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意思对即可)

(2006·盐城)赏读古诗,按要求回答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4.144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解析: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想像奇特。(还可如“尽”、“入”、“下”、“结”、“怜”等。赏析只要说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即可)

3.4.14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各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4.14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解析:江堤、黄莺、绿柳、红花、酒幌、寺庙、楼台、细雨等等。

3.4.147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解析:虚实相间,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进行描述。

3.4.148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解析:文学的真实不一定是现实的真实,这里的数字虚写,极言莺啼之广、红绿映衬之长。

(2006·嘉兴)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3.4.149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解析:吟余小立阑干外。

3.4.150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阅读古诗,按要求答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4.15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

解析:鸣鞭,挥鞭3.4.15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效力的思想感情。

解析:落花自己国家(或民族)

(2008·山东)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渡汉江①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乏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3.4.153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3.4.15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解析:表达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王安石(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④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

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②蜩(tiáo):指蝉。

③陂(bēi):池塘。

④持:携带。

3.4.155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解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3.4.156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来抒发情感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来表达情感的。

解析:写夏景和忆春水今昔对比3.4.157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2005·盐城)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4.158诗人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答。

解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4.15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解析: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别强)。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对张继《枫桥夜泊》一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阅读《〈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枫、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话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3.4.160“新解者”认为“愁眠”就是“愁眠山”,作者认为这一“新解”使诗歌“索然无味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解析: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这首诗抒情主体是“我”,一切有特征的江南水乡的夜景,都通过“愁眠”的“我”变得富有活力,而将“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全诗就变成死的了,诗歌的意境也就没有了。可以同意“新解者”的观点:认为这样写是通过景物的铺陈--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愁眠山,渲染一种气氛,如同《天净沙·秋思》的写法。考生也可以提出另外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3.4.161作者认为,景物“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请另外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见解。

解析:这道题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思考: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诗人的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了诗人的情感,景物就有了情味,有了生命,诗歌的意境也就深远了。考生答题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3.4.162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江夜泊》,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解析:示例: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虽“眠”而无法入睡的复杂心态,融情入景,借景传情,又以夜半闻钟声反衬不寐,从而将愁思表现得细致入微;沈德潜的《枫江夜泊》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寒雁、渔火勾起了诗人的愁思,扰乱了诗人的心绪。

4.1综合性学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