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多功能题典初中语文 > 3.4文学鉴赏

3.4文学鉴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3.4文学鉴赏

2018-04-15 作者: 蔡明

3.4文学鉴赏

3.4.1(2006·福州)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Www.Pinwenba.Com 吧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解析:答案是A。对联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境相合”,显然入选的只能是A。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阁③笔费评章④。

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3.4.2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解析:逊。“差、欠、少”三字虽和“逊”的意思差不多,但诗韵不够,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词中特别要注意书面语和常用语、口语用词的区别。

3.4.3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解析这道题,首先必须读懂诗意,然后才能品位其中的人生哲理。诗的第一句就开篇明义,“梅雪争春”,春者,春色美景也,即梅雪比美。“未肯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高低不下。其实,梅香,雪白就说明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弄清这样的诗意,答题就不难了。

3.4.4(2009·沈阳)

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答案是B。“烽火”指战争。

(2009·大连)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劳劳亭①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

①劳劳亭:古时送别之所,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3.4.5本诗三、四句是如何巧妙地表达“离情”的?

解析:三、四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把春风拟人化,通过“知”“不遣”两词写出春风似乎理解离人之苦,不愿让柳条泛青,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2009·潍坊)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3.4.6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解析: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3.4.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009·徐州)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3.4.8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解析:冰心(谢婉莹)

3.4.9请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比喻。人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迎来辉煌的成功。

(2009·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竹石郑燮①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3.4.10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空白处。应填。

解析:咬3.4.11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解析:坚韧、执着(2009·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4.12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解析:“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的表达上强调了“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

3.4.13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桥之梦诗意的再现,这里既有他昔日斑斓多彩的生活,又有他彩虹般美好的生活理想与梦幻,寄寓了他对康桥的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爱。

(2005·宜昌)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一:

书湖阴先生壁①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二: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三:

对联屋后松柏添秀色门前梅兰材料四:

养鸟有道郑板桥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辗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1)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2)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注释】

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3.4.14材料一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两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解析:示例:“景美”或“景秀”“境美”。(能用两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不一定与“人勤”二字对仗)

3.4.15请在材料三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三个字。

解析:示例:“吐幽香”或“着新装”。要与上句的“添秀色”对应,所填内容是以动词与名词为核心的动宾短语构成。

3.4.16将材料四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两个逗号把它断开。

解析: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3.4.17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栏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有的文言词中,选择两个分别填入材料四(1)、(2)处,使文句通畅。

解析:(1)其(2)之3.4.18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四中加点“及”字的意思。

解析:(a)比得上。(b)等到。

3.4.19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二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四进行概括。

解析: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4.20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解析:示例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示例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问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风雪迎春到。只把春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她在丛中笑。

3.4.2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开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解析:答案是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3.4.2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去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解析:示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

3.4.23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析: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2008·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4.24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解析: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3.4.25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解析: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2009·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3.4.26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解析: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3.4.27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解析: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2006·黄冈)阅读下列诗词,完成题目。

【甲】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28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A.江山/如此多娇B.干戈/寥落/四周星C.惜/秦皇/汉武D.人生自古/谁无/死解析:答案是D。人生/自古/谁无死。

3.4.29填空。

两首诗都表达了的主题,但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甲诗侧重,乙诗侧重。

解析:爱国豪迈、自信悲壮、忧虑3.4.30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会赏析句:

解析:①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更具有卓越的才能,并且创造了空前伟大的业绩。②此句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

(2006·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3.4.3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解析:农村(田原、乡村)风光3.4.3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时,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解析:破鸣点3.4.3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08·河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4.3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解析: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3.4.3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解析: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3.4.36请选出对《惠崇〈春江晚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竹外桃花三两枝”:翠竹桃花,红绿相衬,透露出早春的气息。

B.“春江水暖鸭先知”:不仅写出了早春的温暖欢快、勃勃生机,而且富有哲理。

C.“蒌蒿满地芦芽短”: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为早春的画面平添了一片绿意。

D.“正是河豚欲上时”:用拟人的手法,写河豚也不甘寂寞,浮上了水面。

解析:答案是D。这一句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河豚真的出现。

(2008·江西)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菩萨蛮[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

①暝: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3.4.37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解析:待月的心情赏月3.4.38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解析:桂花西风3.4.39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3.4.40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第一句从整个江南春色着笔,“莺啼”状春之声,“绿映红”状春之色。寥寥七个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的描写更加别致:用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幅图中,有流水,有村庄,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风,还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C.诗的三、四句描写的对象是掩映于蒙蒙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

D.这首诗以感慨作结,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如此美丽的春景的赞叹和向往。

解析:答案是D。

3.4.41(2007·天津)

下面对王维的《终南山》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A.前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总体轮廓,表现了它巍峨的气势。

B.第三、四句写诗人在登山时的感受,传达出诗人新奇、惊喜的心情。

C.第五、六句从大处着眼,写诗人下山之后再次远眺雄伟的终南山所见到的景象。

D.最后两句表明诗人似乎游兴未尽,要留宿山中,待明日继续玩赏。

解析:答案是C。“下山以后再次远眺”说法不妥。

(2009·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4.42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解析:诗人自己3.4.4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解析:答案是B。“春芳歇”指春花凋谢。

(2007·天津)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门子忙上前请安,笑①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②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雨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耐不得寺院凄凉,遂趁年纪轻,蓄了发,充当门子。雨村那里想得是他?便忙携手笑③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④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3.4.44对文中四处“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门子边笑边问,既是奉承讨好,又为拉关系营造气氛--这是热情的笑。

B.第②处:门子明知故问,巧妙地点出贾雨村当年的贫贱身份,意在控制贾雨村--这是诡秘的笑。

C.第③处:贾雨村怕门子对人说出自己当日贫贱之事,所以做出笑脸笼络门子--这是谄媚的笑。

D.第④处:故人重逢,再加上是在“私室”,所以贾雨村一再请门子坐下--这是诚挚的笑。

解析:答案是B。A:不是“热情的笑”,而是“不解的笑”、“试探性的笑”;C不是“谄媚的笑”,而是“装模作样”的笑;D不是诚挚的笑,而是“虚伪的笑”,“心不由衷的笑”。

3.4.45(2006·天津)

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诗人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截然相反的两类人。一类人,虽生犹死;一类人,虽死犹生。这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诗的前两句运用“兴”的手法,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C.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词的开篇用笔新巧,以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为后面描写人物作了铺垫。”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解析:答案是D。D选项的叙述不准确,这首诗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景物描写。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因而深深为之感动。

3.4.46根据你的感受,参照示例,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下列诗句或文句中加点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两题任选一题)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感受:“随”字写出群山渐渐退去,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原野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初见平原的新奇、欣喜之情。

解析:①“邀”字写出了诗人独酌索然而举杯仰头邀请明月,与月、影共饮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寂寞和凄凉。②“衔”与“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雄伟壮阔的景象,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4.4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解析:闻笛3.4.4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

解析:暗春夜故园情3.4.4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

解析: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象夸张3.4.50“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解析: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还代表一种习俗,一种情绪,折柳就是离别,它能唤起人们的回忆,激荡起人们的乡情。

3.4.5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解析: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情的还是李白自己。

3.4.5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还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解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4.53(2008·沈阳)

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解析:答案是D。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壮怀。

(2009·长沙)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答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4.5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解析: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3.4.5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解析:

答案是A。驻扎,停留。

(2009·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4.56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3.4.57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解析:示例:(1)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2009·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58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3.4.59(2006·昆明)

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解析:答案是C。“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是不能“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4.60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立”。

3.4.6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解析: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3.4.62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即可。

(2007·山东)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3.4.63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3.4.6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这道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题目:“山中留客”;(2)第一句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从劝说客留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纵使……亦……)去理解。

3.4.6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时像小儿女般哭鼻子,抹眼泪。

解析:答案是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诗人送杜少府去外地任职。

3.4.66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即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也透露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答案是C。“戍轮台”是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愿望。

3.4.67下列诗句中并非以动写静的一项是()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析:答案是C。此句中“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实写动景。

品味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68找出两句对偶句。

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3.4.69远望泰山和近望泰山有何不同?

解析:远望:齐鲁青未了。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3.4.70“望岳”时,作者抒发了怎样的志愿?

解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4.71这首词选自,《醉花阴》是名。

解析:《漱玉词》词牌3.4.7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瑞脑销金兽②把酒③暗香④消魂⑤黄花解析:①香炉里的香料燃尽②举起③幽香④同“**”,极度的悲伤,愁苦⑤菊花3.4.73点明天气状况的一句是,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解析:薄雾浓云点明该词感情基调3.4.74点明时令的一句是解析:佳节又重阳。

3.4.75这首词中的千古佳句是解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4.76写出有关“菊”的两个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4.77本首词主要抒发了解析:佳节怀人之思。

3.4.7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先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释】

①排闼(tà):闯进门来。闼,小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