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湖南耒阳市也有一处蔡伦墓和蔡侯祠。
蔡伦为何一人有两墓?令人琢磨不定。
蔡伦死后葬于何地?洋县蔡伦墓和耒阳蔡伦墓,何为真墓?按常理说,蔡伦死于封地,当就近埋葬。洋县距家乡耒阳,远离数千里,时值东汉,交通不便,自是难以归葬家乡。所以洋县的墓似应为真。
那么,耒阳的蔡伦墓是假的?抑或衣冠冢?这也难说。尽管已有人传为衣冠冢,却都是从“封地遥远,难葬故乡”这一点派生而出,谁也没有真凭实据。
或许耒阳墓倒是真的呢,叶落归根,古人老死,希望归葬家乡的心情较为普遍,蔡伦难道不可以归葬耒阳?即使当时不可能,他的后人,哪怕不是直系的,是否又将他的墓葬迁移到家乡呢?如曹植墓、杜甫墓、成吉思汗陵等,后来都移位了。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设想。蔡伦一人有二墓,墓距数千里,孰为真明者蔡伦列在排行榜的第六位,远远排在15世纪发明印刷机的德国人古腾堡之前。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人们对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大多数说法都忽略了我认为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解释。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公元105年,身为宦官头目中常侍并兼任尚方令的蔡伦,“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历尽千幸万苦终于琢磨出了一整套完善的造纸术,研制出了第一批用废麻和树皮做原料的植物纤维纸,从此天下莫不效仿。经过实践的检验,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作为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很快被皇族显贵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雅俗共赏,获得了朝廷的首肯和民间的普遍认同。“蔡侯纸”以其轻薄、光滑、洁白、便宜易得、便于挥毫为特征,将流行于世千百年的竹简木牍和丝质书写品尘封,一场书写材料的大革命摧枯拉朽。蔡伦就是这场大革命的领军人物。这场革命首先从中国东汉开始,3世纪时波及到朝鲜,日本。8世纪时,到了阿拉伯,十字军东征后到欧洲,最后到了美洲。这场革命,就全球而言,虽然过程缓慢,但效果显着,它推动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引发这场世界大革命的就是中国的最杰出的人物蔡伦,引发这场世界大革命的核心事物就是极具个性特点的无他物可以替代的植物纤维纸。世界震惊了—人们仰望着站在寰球峰巅上的蔡伦的英姿,对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的光环揣度着,并由衷地赞叹!中国的史书上讲,汉武帝批阅奏章,每次必须由两名大力士将奏章抬到龙案上去。这需要抬的奏章,就是由竹简编成的“册”。成语“学富五车”说的是战国时宋国的“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出门讲学访友,必带五牛车的书,后称某人有学问为“学富五车”。实际上,五辆牛车拉的全是竹简,它们合起来充其量不过几本长篇小说的体量。现在一个兜就背走了。此例足见无纸时代中国文化交流不易的程度。中国造纸术在西传之前,西方世界的思想交流、文化保存和传播也是极为艰难的,这种艰难的程度并不亚于中国的无纸时代。那时欧洲人主要是在经过加工的羊皮上写字的,人们称其为“羊皮纸”。这种羊皮纸虽然光滑耐久,但是价格昂贵而且容易起皱。在古埃及的文化史上,出现了尼罗河岸的芦草制成的“纸草纸”。印度则有棕叶制成的书写品——贝叶纸。“纸草纸”、“贝叶纸”均不便流传不便保管。所以美国的历史学家Michael Hart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像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历史是辩证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去探求,去总结,去吸取。尝过无纸之苦,我们就会倍觉有纸之甜。蔡伦的造纸术是从12世纪到14世纪之间先后传到欧洲诸国去的。欧洲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使欧洲的文明程度迅速增高。请注意,文艺复兴的书写载体—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植物原料质地的纸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帮了大忙,使它如虎添翼。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始标志的欧洲中世纪是最野蛮的、人们思想被严重束缚的时期,这个保守落后的年代持续了千余年之久。世界历史告诉我们,正当欧洲千方百计捆绑人们手脚,大搞禁欲主义、大搞经院哲学和神学传统教条的时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国社会,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却正在大行其道,民族文化正在以其为载体促进着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这一时期中,不乏“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应该说“纸文化”功不可没。这一时期中,蔡伦发明的纸还惠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阿拉伯,对这些国家与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方的中国日益发达,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遥遥领先。西方的欧洲日益滞后,国家衰微。中世纪末期造纸术传到了欧洲,欧洲进步了,发达了,却将原本发达的领先于世界的东方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蔡伦是汉朝的,怎么扯到明清文学上去了?
经过蔡伦改造的造纸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1978年出版的,由美国应用物理学家麦可·哈特所着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
年12月1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全套共8枚,介绍古代科学家,即:东汉的蔡伦(造纸)、唐代的孙思邈(医药)、宋代的沈括(地质)、元代的郭守敬(天文)。在邮票上,每位科学家的名字下面都注有生卒年份和朝代。 蔡伦是东汉时期我国着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造纸术,享有“蔡侯纸”之称。他的生年难以考证,故在邮票上写为“蔡伦(公元?~一二一)汉”,而邮票设计家却在设计邮票图稿上写成了“蔡伦(公元前?~一二一)汉”,这个错误直到印刷打样时才被发现。印刷工人只好在印版上将“前”字一个一个改掉。因一时疏忽,有一个“前”字漏改,从而使每个邮局全张第16号票位形成错体。出售时才被一些幸运的集邮者意外地发现。邮票发行部门将错体票收回,约有数千枚流出,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