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李暠
2018-04-15 作者: 笑傲沧海
第364章 李暠
李暠(351—417),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静秦安)人,汉族。李昶的遗腹子,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后,十六国后期建立西凉。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族,陇西成纪(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是其父李昶的遗腹子、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开国君主。
李氏先祖自西汉移居狄道,世为西州大姓,东汉时有西凉军阀李傕。
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
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公元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李暠本人喜好读书,因此在位时注重文化教育,境内文风颇盛。
建初十三年(417年),李暠逝世,谥武昭王,庙号太祖。其子李歆继位。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唐时,称李暠一族是其先祖,并追尊李暠为“(大唐)兴圣皇帝”。
西凉景王李弇(yǎn,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四世孙)→西凉简王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国开国君主)→西凉后主李歆(李暠次子)→李重耳(李歆第三子)→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
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北凉晋昌(郡治冥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发出倡议,推举北凉敦煌太守李暠任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同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西至鄯善。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将六郡檄交给李暠,并推他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姜校尉。于是李暠的西凉政权建立了,年号为“庚子”。建国后,李暠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此时,李暠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为建初。他派人向东晋奉表。义熙二年(406年),北凉诅渠蒙逊侵略西凉国,发兵进攻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掠走了3000余户人家。李暠得知后非常气愤。立即亲自率兵追至弥安(今洒泉县东),打败了他们,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此后,他促劝耕作,百姓乐业,国内安福,出现了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被他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李暠不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曾着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但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西凉国,虽然拓地东自建康西到鄯善,但是,边境是不稳固安定的。建都张掖的北凉王沮渠蒙逊,对西凉虎视眈眈,抱有野心,经常派兵骚扰。为了抗御北凉,李暠在征求了部下的意见后,于公元405年把都城由敦煌迁到酒泉。敦煌则由他的三子李让镇守。迁都酒泉后,李暠积极整军修武,励精图治。北凉曾数次对西凉用兵,均未得逞。双方只好订立盟约宣布罢兵。从此以后,西凉国暂时出现了安定时期。
李暠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岁,死后谥为“凉武昭王”。
之后,其子李歆继位。李歆未守家训,“繁刑峻法”、大兴土木,“人力凋残,百姓愁悴”,贤臣苦谏不听,母后力阻难进,结果在晋安帝元熙二年(420年)夏偷袭北凉时战死于蓼泉(今高台县西)。
酒泉失守,其弟李恂闻此欲保据敦煌,因城破而自杀,李氏所建西凉政权彻底灭亡。
西凉国经过三传,维持了21年,亡于北凉。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广(李广)之后。曾祖柔,晋相国从事中郎、北地太守。祖太,张祚先武卫将军。父昶(李昶),早卒,暠,遗腹子也。
皇始中,吕光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暠为效谷令(隶属敦煌郡)。敏死,敦煌护军敦谦等推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业私称凉王,暠诈巨于业,业以暠为镇西将军。天兴中,暠私署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年号庚子,居敦煌,遣使朝贡。天赐中,改年改初,迁于酒泉,岁修职贡。暠死,子歆(李歆)统任。
《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祖弇,仕张轨为武卫将军、安世亭侯。父昶,幼有令名,早卒,遗腹生玄盛。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尝与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黁起谓繇曰:"君当位极人臣,李君有国土之分,家有騧草马生白额驹,此其时也。"吕光末,京兆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为沙州刺史,署玄盛效谷令。敏寻卒,敦煌护军冯翊郭谦、沙州治中敦煌索仙等以玄盛温毅有惠政,推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玄盛初难之,会宋繇仕于业,告归敦煌,言于玄盛曰:"兄忘郭黁之言邪?白额驹今已生矣。"玄盛乃从之。寻进号冠军,称藩于业。业以玄盛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领护西胡校尉。
及业僣称凉王,其右卫将军索嗣构玄盛于业,乃以嗣为敦煌太守,率骑五百而西,未至二十里,移玄盛使迫己。玄盛惊疑,将出迎之,效谷令经邈及宋繇止之曰:"吕氏政衰,段业暗弱,正是英豪有为之日,将军处一国成资,奈何束手于人!索嗣自以本邦,谓人情附己,不虞将军卒能距之,可一战而擒矣。"宋繇亦曰:"大丈夫已为世所推,今日便授首于嗣,岂不为天下笑乎!大兄英姿挺杰,有雄霸之风,张王之业不足继也。"玄盛曰:"吾少无风云之志,因官至此,不图此郡士人忽尔见推。向言出迎者,未知士大夫之意故也。"因遣繇觇嗣。繇见嗣,啖以甘言,还谓玄盛曰:"嗣志骄兵弱,易擒耳。"于是遣其二子士业、让与邈、繇及以司马尹建兴等逆战,破之,嗣奔还张掖。玄盛素与嗣善,结为刎颈交,反为所构,故深恨之,乃罪状嗣于段业。业将且渠男又恶嗣,至是,因劝除之。业乃杀嗣,遣使谢玄盛,分敦煌之凉兴、乌泽、晋昌之宜禾三县为凉兴郡,进玄盛持节、都督凉兴已西诸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时有赤气起于玄盛后园,龙迹见于小城。
隆安四年,晋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玄盛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玄盛乃赦其境内,建年为庚子,追尊祖弇曰凉景公,父昶凉简公。以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张条为牧府左长史,令狐溢为右长史,**为太府主簿,宋繇、张谡为从事中郎,繇加折冲将军,谡加扬武将军,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令狐迁为武卫将军、晋兴太守,泛德瑜为宁远将军、西郡太守,张靖为折冲将军、河湟太守,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太守,赵开为骍马护军、大夏太守,索慈为广武太守,阴亮为西安太守,令狐赫为武威太守,索术为武兴太守,以招怀东夏。又遣宋繇东伐凉兴,并击玉门已西诸城,皆下之,遂屯玉门、阳关,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
初,吕光之称王也,遣使市六玺玉于于阗,至是,玉至敦煌,纳之郡府。仍于南门外临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议朝政,阅武事。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戒之义,当时文武群僚亦皆图焉。有白雀翔于靖恭堂,玄盛观之大悦。又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起嘉纳堂于后园,以图赞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