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公孙弘:机关算尽的官场杀手
2018-04-15 作者: 熊显华
08.公孙弘:机关算尽的官场杀手
公孙弘(200~121),西汉字川国薛人,字季,一字次卿。Www.Pinwenba.Com 吧为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丞相,一生权谋几乎无人能及。年轻时的公孙弘做过狱吏,因犯罪被免官。为此,他立志在麓台读书,随胡母子始修《公羊春秋》。
公孙弘为相数年,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其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精神,备受后人推崇。代表作品有《公孙弘》十篇,以及《汉书艺文志》著作等。
1.
公孙弘年轻的时候,没什么作为。不仅如此,他还因为不守律法,而被开除。原来,年轻时的公孙弘曾在一家监狱里待过,不过他不是犯人,而是监狱里的一个小吏。被开除后,他郁闷至极,没有办法,就回家当猪倌了。什么是猪倌呢?说白了就是一个专职养猪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公孙弘就是一个养猪专业户。让人好奇的是,一个养猪专业户怎么摇身变成了西汉时期权倾朝野的国相呢?
这还得从公孙弘的家庭背景说起。公孙弘的母亲死得很早,后来他爹又娶了一个女人。于是,公孙弘便有了后妈。公孙弘不像一般的“没妈的孩子”,他对这个后妈非常孝顺。但别以为公孙弘这样做是出于真心的,因为在汉代讲究的是以孝治国,公孙弘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为自己打名声,树立自己“大孝子”的完美形象。因此,公孙弘在当地颇有名气。其实,汉代的知识分子都挺懂得策划或炒作的,像东方朔、司马相如、董仲舒之流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建元元年,汉武帝执政后开始在全国进行海选,淘人才。公孙弘在他的家乡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因此,父老乡亲们都推荐他去参加海选。公孙弘运气挺好,被汉武帝看上了,并给了他一个官做。什么官呢?博士,这里说明一下,汉代的博士不同于现在的博士,公孙弘被任命为博士,实际上就是属于顾问那种,跟董仲舒有点相似。
公孙弘上任不久,西汉的边境就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西汉初留下的,就是匈奴欺负西汉的问题。其实,汉武帝早就打定主意要结束这样的耻辱。于是,汉武帝需要详细了解对方的状况。这次汉武帝派公孙弘出马,公孙弘自然求之不得。但公孙弘这时年事已高,难免思路和执行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公孙弘出使匈奴,并没有带回有用的消息,不免让汉武帝有些失望与不悦。善于察言观色的公孙弘看出了汉武帝的不高兴,赶紧给自己找退路,极言自己身体不好,有病在身,想回家养身。这个时候的公孙弘已经60多岁了,汉武帝可能也觉得他不会有什么作为,就同意了。
回到老家的公孙弘开始了他的退隐生活。直到汉武帝再一次搞海选,也就是元光五年的时候,公孙弘家乡的父老乡亲又推荐他去参加海选。公孙弘这次没有同意,他觉得自己不会再被汉武帝看上了,因为出使匈奴的事他办得很不好,汉武帝没处罚他算是够宽容的了。这次再去参加海选,岂不是自找麻烦?但偏偏在公孙弘的家乡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孙弘被“强推”上海选之路。
即使去了京城,公孙弘的信心也是不足的,所以他的文章也写得不咋地。考官将他的文章列为下等。但这个公孙弘兴许是“老来运”,他运气出奇的好,汉武帝在阅卷的时候,竟然把他的文章列为第一名。这个时候的公孙弘已经70岁了,但他的容貌却“状状貌甚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帅哥,汉武帝顿时龙颜大悦,再一次任命公孙弘为博士。
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命运真的是太给他面子了。公孙弘的这次上任,改变了他的一生。但是,问题又出来了,公孙弘既没有董仲舒的经纬之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家庭背景,难道就凭他是一个没有亲妈的孩子么?其实,早在前朝就有这样老而有为的例子存在,姜子牙就是这样一位。
公孙弘绝对不是一个草包,虽然他没有董仲舒那样的才华。但他也是读过书的,只不过读得比较晚而已。公孙弘读什么书呢?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在监狱里干过,因此他熟悉汉朝的律法。而后,在他40岁的时候,他又学习《公羊春秋》。所以,公孙弘虽然学习比别人起步晚,但他知道上进。公孙弘熟悉汉朝律法,也就是说他的思想意识里有法家的观念,而在他学习《公羊春秋》后,他的思想意识里又有了儒家的观念。如果能将法家和儒家之间的罅隙抹掉,那岂不更好?
事实证明,公孙弘这样的阅历背景,确实帮了他不少忙。为什么这样说,这还得从当时西汉的第一把手汉武帝的性格和抱负说起。汉武帝文韬武略这个没什么问题,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就是属于“文”的方面,不过,如果汉武帝就光凭这一点去治理国家,行得通么?或者说汉武帝就愿意在“这一棵树上吊死”?答案是肯定不会,这不符合汉武帝的性格和抱负,汉武帝是一个既有雄才伟略,又独裁**的君主。如果汉武帝只需要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那他后来处心积虑地去打匈奴又是为何?他大可以继续走“和亲”路线啊!
所以,汉武帝表面上要装作是一个“文治”的皇帝,骨子里却是“武治”的独裁皇帝。只不过他不像秦始皇那样表现得很直白。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孙弘便成为辅佐汉武帝治国的最佳人选了。历史记载:“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这充分说明了汉武帝的真实意愿。那么,公孙弘能成为汉武帝的国相,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公孙弘是如何在官场上驰骋无敌的呢?前面我们提到过公孙弘极能察颜观色。这是很多文人从政的台阶和保护伞,可惜能做到像公孙弘这样的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第二个了。老而有为的公孙弘在朝议时几乎不会主动发言,总是让其他的大臣打头阵。比如汲黯,汲黯是一个忒不会说话之人,常常让汉武帝哭笑不得。公孙弘知道汲黯这个人的毛病,于是,他让汲黯先说,然后,他在旁边察颜观色,揣摩汉武帝的心思,觉得十拿九稳了才发表意见。注意,他只是发表意见,而不是说就这么定了,有决定权的还是汉武帝。
公孙弘这样小心谨慎的处事行为,让汉武帝大为赞赏,基本上他提的意见汉武帝都采纳了。但是,这样的作为让汉武帝满意了,那他的同事们呢?很多同事都对他极其不满意。比方说,头一天大家都说好了某件事该怎么办,结果到第二天上朝时,这个公孙弘又变卦了,他只按照汉武帝的意思发表意见,弄得大家很是被动,很是尴尬。这个公孙弘要是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反骨仔。
长此以往,有不少同事都对公孙弘意见很大,但又没办法,他可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特别是那个叫汲黯的,吃了不少闷亏,好人都是你公孙弘做,弄得我汲黯像是一个坏人似的,你可以拿我当枪使,可我没叫你毁我啊!因此,汲黯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当着汉武帝的面揭穿他。
于是,汲黯就瞅准机会,在一次朝议上,他当着汉武帝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汲黯话中有话,一方面是说齐人就是一奸诈、善于伪装虚伪无比的小人,从齐人嘴里出来的话没有一句是实话。另一方面自然是说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人。汲黯说完了这句话,紧接着又说公孙弘在上朝前本来跟我们都说好了的,意见也达成了一致,结果等到了朝上,他又变卦了,实在是大不忠。
本来这个汲黯极不会说话,是很让汉武帝感到头疼的一个人,汲黯这样说,自然让汉武帝大吃一惊,说:“我身边竟然有这样的人?”
大臣们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公孙弘。按理说,要是换了常人,早就六神无主啦!你想想,这可是众人所向,你不栽跟斗都难。但公孙弘是何许人也,只见他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公孙弘并没有进行辩解,而是说:“了解我的人说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自然说我不忠诚。”公孙弘此话的意思很明白,你汲黯因为不了解我,所以你说我是一个不忠诚的人,但了解我的人自然是说我忠诚的,那谁最了解我呀!当然是我们的老大——当今圣上。公孙弘这种不就事论事的策略,让汲黯的这一次揭发没有产生丝毫的作用,反而使得汉武帝更加信任公孙弘了。
吃了这次亏的汲黯还不甘心,决定再找机会揭发公孙弘。于是,汲黯又趁君臣都在一起的时候,说公孙弘就是一个特会装的人,明明有钱,还把自己说得很穷——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素装。这个老狐狸就是在作秀,专给皇上您看的。
这一招够狠的,为什么说狠呢?你公孙弘,朝廷可待你不薄,每月的俸禄是给足了的,这是实打实,可以查询的呀!不像说话,那时又没有录音设备,可以随风飘过。你公孙弘这样做,到底有何目的?所以汉武帝听了汲黯的这番话,吃惊不小。
公孙弘知道自己辩解也没有,所以他如实地承认了自己是在沽名钓誉。但谁人没有这样的想法呢?汉武帝没想到公孙弘会大胆承认,这至少说明公孙弘是诚实的。紧接着,公孙弘又说:“做臣子的生活好坏与个人的人品没有必然联系。汲黯是一个好人啊!如果没有汲黯,皇上您怎么能如此了解我呢?”
你看,公孙弘作为一个文人是多么地懂得化险为夷啊!如果陈子昂能学到公孙弘的一半,他也不至于沦落到那么悲惨的下场。所以,文人要从政还是尽量不要有书生之气,否则,很可能会因此而吃不少亏。公孙弘是年近古稀才为国相,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的老练和精明。反之,汲黯就不同了,他只知道实打实。因此,汲黯这次揭发又失败了,弄得汉武帝以为汲黯是小肚鸡肠,心里很是不爽。后来公孙弘被汉武帝封侯,如此待遇,实在是厚比天高。
那么,公孙弘在官场上还有哪些杀手锏呢?这里我再做一些说明。有一次,公孙弘向汉武帝建议停止建设朔方郡。当时朔方郡是汉代的北方边郡之一。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从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收复了河套以甫原秦王朝的辖地,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容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正位于汉王朝国都长安城的正北方,是出兵打击匈奴的绝好路线。如此重要的军事要地,公孙弘居然说要停建,他是不是犯糊涂了?这个还不好说,估计是过于节俭,营养没跟上,弄得智力下降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个建议,觉得这个公孙弘怎么一反常态,难不成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汉武帝吹胡子瞪眼后,觉得有必要查究一下。于是,汉武帝派朱买臣就公孙弘提出停建朔方郡一事进行说道,要公孙弘说出停建朔方郡的理由。
公孙弘这下才知道捅了篓子了,朱买臣代表的可是汉武帝,说错话,后果很严重。于是,公孙弘赶紧承认自己的无知,说:“我真是如梦方醒啊!我不应该出那样荒唐可笑的建议,我现在是后悔不已。朔方郡万万不可停建,应该集中精力把它建好。”公孙弘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去辩解,因为建朔方郡是皇帝的意思,跟汉武帝对着干,绝对没好下场。但仅是承认错误还不够,因为皇帝十分不高兴,想要让汉武帝心情变好,就只有投其所好了。于是,公孙弘建议停止开发西南边陲,将重点放在朔方郡上。
公孙弘为什么不跟皇帝对着干,以他的才能要想为自己辩解完全是可能的,毕竟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汉王朝,这何错之有?只因为,公孙弘深知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他宁愿退一步也不愿意错进一步。
3.
公孙弘曾多次遭到汲黯的揭发,难道他就真的毫不在乎?公孙弘可不是宰相,自然肚子里不能撑船,你汲黯在老大面前说我坏话,差点让我栽跟斗,这些我都记着呢,你就等着秋后算账吧!我公孙弘也要让你栽跟斗。
这不,机会来了。有一天,汉武帝获得一批西域名马,高兴得恨不得和马勾肩搭背。于是,即兴作了一首诗,名为《天马歌》。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当时,西汉是缺乏好马的,但去攻打匈奴,好马必不可少。这也是汉武帝高兴得不得了的原因之一。
老大正高兴着呢,而且还作了诗。偏偏这个时候让人讨厌的汲黯又不合时宜地说话了。汲黯给高兴中的汉武帝泼了一盆冷水,他说:“皇上你就因为得了一匹马就要作诗一番,还要以此祭祀先祖,你置先帝和百姓于什么位置?你让先帝和百姓有何想法?”
汉武帝本来想借此炫耀一番,没想到汲黯这么不识时务,大好的心情顿时被搅得糟糕透顶了,脸色也极不好看,心里窝火到了极点。你这个汲黯啊!能不能会说话一点,能不能长点眼色?
公孙弘看在眼里,盘算在心里。暗喜这正是报复汲黯的最佳时期,岂能错过。于是,公孙弘跟汉武帝进言,说汲黯是在诋毁和诽谤圣朝制度,应该朱缪九族。狠啊!真够狠的!公孙弘的报复心竟然如此之强,人家汲黯揭发你,怎么也是你不对在先,人家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你公孙弘就要置他于死地。如果每个读书人的报复心都像公孙弘这样,也太可怕了。《史记》中记载:“黯诽谤圣制,当族。”
按理说,儒家要求读书人应该宽宏豁达,但偏偏这个公孙弘不是这样。以前他对汲黯的大度都是装出来的,公孙弘就是一个伪君子。那么,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进言了吗?汉武帝没说话,只是沉默不悦。
公孙弘用这种对付汲黯的狠招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但汲黯是个例外。汉武帝没有杀汲黯,这说明汉武帝从心里是希望汲黯能对他时刻进言的,虽然,汲黯不会说话,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汲黯是绝对忠诚的。如果连这样忠诚又敢于进言之人都要杀,那汉武帝跟昏君又有什么区别呢?
公孙弘见汉武没说话,心里开始犯嘀咕了。这汲黯还真不好对付,如果我再这样不放过他,迟早会被老大发现。于是,老谋深算的公孙弘就没有再找汲黯的麻烦。因为,他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要伺机行事,不可莽撞。
对付汲黯的事就此告终。公孙弘转移了目标,决定向主父偃下手。在官场上,往往政见的不合,最容易使得双方成为仇敌。这就是官场的残酷。像汲黯就是,他似乎就是要跟公孙弘“对着干”。其实细想下来,不就是政见的不合嘛!那么,主父偃呢?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