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呀,还真是那句话,这就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的事。”林思说,她就担心有人把创新俩字变成了口号。
“人家还说,有的创新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有的过于超前,有的创意很好,但现有的工艺水平和材料难以支撑等等,多了去,反正这‘创新’就不是用来表决心、表姿态、表时髦或过嘴瘾的。”张老师想明白了。
“也不是用来迎合宣传的。”费老师也和张老师站在一边了。
“还有,就是说,假创新值得高度警惕,即有不少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实际上瞄着的却是政府的鼓励政策,千方百计以各种花里胡哨的‘创新蓝图’,配合某些官员的政绩冲动,以达到套取政府的补贴。”张老师还没少看报。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费老师瞧不起那些浑水摸鱼的人,就顺口溜道:“‘春到人间草木知。’‘春江水暖鸭先知。’心术不正时,就天难知,地难知,自己知了噢。”他相信,肯定也有人想借创新之名抬高自己。
创新的意义,通俗地说,就是要快速、显著、有效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很多人都听说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可好像没几个人听说过“智能机器”吧,因为还在创新中呢。听说,今后有了“智能机器”,既:可以制造机器的机器,凡是有创意,想创新的人,只要一有想法,通过机器,就能将之变成现实。到那时,创新就是按个按钮的事了;到那时,人人差不多都可成为“创客”了。当然,创新越多,带来的财富也越多,生活肯定也越好。哈,sorry,扯远了。
“所以呀,就是不能看表面,喊多了,就假了,含高了,就空了,就是形象工程了。”林思又发表看法:“再说了,这创新二字还真能当招牌,不是说,中国游客爱到日本扫货,看重的就是人家产品的技艺传承与创新吗。”说白了,也就是人家又生产出了新产品呗。
“如今有钱了,花钱提升形象的事遍地开花。虽然花点钱已经不是问题,可问题是,怎么提升形象还是问题。有网友说,苏州的‘东方之门’像一条大秋裤,我也觉得太像了。还有人说,当第一眼看过去,不能立刻吸引人,或不能让人感到和谐的建筑,就是失败的建筑,哈。我第一看见墙上这些个超大的土豪金大字,就觉得与校园的书香气极不协调。”费老师也开始表示对口号反感,东拉西扯地糟蹋起那墙上的金甲大字。
“人家都说,为政者以‘大’为美,总以为高大雄伟、富丽堂皇就是最美丽、最有代表性的,所以如今这山墙上冒出个土豪金也不为怪。”董老师看不惯那自以为是的招摇派头。
“在城市犯了同质病的当下,校园也难以独善其身,只可惜这土豪金很难给校园添彩。”林思第一眼就把那些大金字给否了:“没有校训也罢,这也许是人家的风格,二十几岁就当校长能没有自己的风格吗。”林思就是爱提这校长最为自豪的光荣史。
“这风格可不咋地,”张老师马上说,“若是自己想不出,还可发动大家想,总不至于把办学方向贴在校园里,学生更需要的是心灵的点拨,而如何办学那是校长的事。”张老师还是觉得校训就像是学校的灵魂,没了这一灵魂,整个校园都没有了精气神。
“也许,”费老师看了一下身边的几个人:“也许,人家这是在抒发爱国情怀呢!”这话要是吕主任说或许还能当真,可出自费老师之口,就显得假模假式了。
“嗯,没话说了?”董老师看了看张老师:“还别说,这拉大旗就是管用啊。”
“管啥用,这就是没劲!”费老师说话就是不讲究。
要说爱国,这理解也千差万别。有个专栏作家就提到了一件趣事说,一些深圳少年留学生在国外上学都穿深圳的校服,让那流线型蓝白两色的“企鹅”校服走出了国门。更有趣的是,还要照相,发朋友圈说:“在深圳校服前颤抖吧!”结果是,外公给外孙点赞:“好样的,中国有希望了!”可外孙就纳了闷:“何以就为国争了光呢?”而外公想的肯定是:外孙好爱国啊,走到哪儿,都不忘自己是谁。问题是,万万没想到,深圳学生统一着装的‘企鹅’校服竟走出了国门冲向世界,这是个啥视野嘛,该不是个现实版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国际视野’吧!如此一看,无处不在的啥啥视野还有必要再上墙吗!哦,又扯远了,可还是要给咱们出色的校服设计师点个赞。
再说校训,的确有人说过,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成为培养学校师生独特精神气质的航标。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复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深圳大学的“自觉、自信、自强”,南开中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恶友”,麻省理工学院的“即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等等,看后总能给人一种身心启迪,让人终生获益。
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要在思想上引领学生,那就少不了要有富有哲理的校训来引导学生,哪怕是像有的学校墙上写的“以品立魂,和谐发展”,“爱学、知学、善学”等,也比什么“气派”、什么“风格”啥的实用。不能小看校训的育人作用,那是口号所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
有人说,有价值的校训“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当然,也是陶冶学生性情不可缺少的。
“忘记了是哪国的教育家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同理,职业教育也不仅仅是技能培训,更应重视素质和素养教育。”张老师挠着头接着说。
“强调技能,要落实在教学上,没必要贴在校园里。”董老师回头看了看饭堂边上的那栋楼的正面墙,“看那‘三贴’,就是职业学校必须做到的,贴在那里能说明个啥呢!”
“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那是必须的,不然怎么叫职业学校。”费老师也同意董老师的话,“职业学校就是要在教学课程上做文章,为学生就业着想,这些年咱们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这不就是咱们职校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吗。如今政策变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就更说明当初咱们的办学方向是对的!”费老师把‘对’说得超重。他真想问问校长,他来后又增加了几门新专业课。
“校园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它的外在表现就是重视人文素养和熏染,可看遍整个校园,一点视觉感都找不到,我感觉到的可是张扬有余,内涵不足。”董老师似乎挺遗憾。
“学校开始用口号代替校训,可不是好现象,不知有多少学校这样干了,那可是要影响学生的性情的。”林思无不担心地说。
“人家不会盲目跟风,更不会如此张扬,”董老师肯定地说:“他这年纪的人是接受过‘文革大洗礼’的,是喊着口号长大的,就这样了,唉。”他只能叹气了。
“有道理,可你不也是喊着口号长大的吗?”林思认为那校长应该和董老师是同龄人。
“我哪敢喊,我出身不好,可没我的份啊。”董老师那语气说不上是惋惜还是庆幸。
“听你这一说,我一下想起了上学期开大会,这校长不知何故忽然说他是离休干部家庭出身的,想起来了吗?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林思当时就觉得他这话没来头,不知道有啥意义,因为她老爸也是离休的,不就是可以拿满工资,一个子儿也不少吗。
“记得,我还记得,”张老师马上说:“当时我就觉得这话说得没头没脑,有点像是在说‘我爸是李刚’。不自信了就把老爹抬出来了,哈。”这年轻人,还真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