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郭豫适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 7新时期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 ——郭豫

7新时期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 ——郭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例如,我们今天谈胡适,可以不必有政治上的精神包袱;甚至在有些人那里,谈胡适是一种“时髦”。但在郭先生写作红学研究史的时候,胡适因为与国民党发生过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是一个“反面人物”,而他在红学史特别是在新红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不能绕开,如何评价他,似乎颇费商量。但在《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中,郭先生仍然坚持实事求是,他其实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给胡适以客观、公允的评价。因此,陈维昭先生在《红学通史》中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郭著依然能够看到胡适《红楼梦考证》的学术性,并对此作出肯定,指出:‘胡适撰写《红楼梦考证》政治上的主观意图,跟《红楼梦考证》这篇文章具体的实际内容和价值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是难能可贵的。”又如,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平津特派员”的李辰冬,1949年去台湾。李辰冬曾留学法国,1942年,正中书局曾出版过一本他的《红楼梦研究》,该书是1940年代《红楼梦》研究者开始注重研究《红楼梦》本身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因为李辰冬是国民党的学者,郭先生在写作红学史时,就有友人好心劝他绕过李辰冬,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郭先生考虑到李辰冬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及其在红学史上的地位,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作了深入的研究。《红楼研究小史续稿》共十四章,第七章即独设一章,标为“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下分“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概述”、“李辰冬论曹雪芹的时代、个性和人生观”、“李辰冬论《红楼梦》的人物及其世界”、“李辰冬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及曹雪芹的地位”四节,即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来研究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李辰冬此书约七万字,郭先生的评价就写了两万多字,既指出李辰冬在《红楼梦》研究方面的失误,又客观地评价他将《红楼梦》研究回归到小说的本身,继承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传统。当近年来有人呼吁“李辰冬不应被‘红学’遗忘”,或如有的学者所说“就红学研究界来看,此书(按:指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鲜有人提及,只有1976年曾被摘编在《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关其研究的专论,目前仅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邓庆佑的长文《李辰冬和他的〈红楼梦研究〉》”,其实郭先生对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早就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据笔者所知,郭先生是全面评析并充分肯定李辰冬《红楼梦研究》重要价值的第一人。

就是不涉及政治问题,而对红学研究史上的权威著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是批评而不是表扬的话,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中国学术界真正能包容别人客观批评的学人并不多,有时就是一些学界的“大人物”,也不例外。而郭先生的红学史研究,却并不因为有的学者已是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而放弃其实事求是的批评原则。如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在1953年出版后,在学界有很大的反响。但此书在考证问题上,其实有着不少谬误,其核心之点,乃在于将《红楼梦》的“自传说”发展到极致。这正如郭先生《红楼研究小史续稿》第九章中所指出的:“真正把‘自传说’发展至最高程度的,却是一九五三年正式出版的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这是因为,“在《红楼梦新证》里,小说中贾府的人物事件和作家曹雪芹家里的人物事件是被当作一回事来加以互相印证的。”例如,在该书《人物考》一章中,周汝昌先生在论述《红楼梦》的“旧时真本”时,就毫不犹豫地考定曹雪芹是先娶薛宝钗,后娶史湘云。如此等等。因此,郭先生在本书第九章专门列了一节“‘写实自传’说的代表作”,旗帜鲜明地指出,《红楼梦新证》的基本观点就是“写实自传”。他进而写到:“周汝昌的‘自传说’是胡适、俞平伯的‘自传说’的继承,但比胡、俞二人更坚决、更彻底,考述也更加详尽。从这些情况来看,《红楼梦新证》是《红楼梦》评论史上主张自传说的一部最大的代表作。”显然,依照中国学术界客观存在的多做表扬,少做批评,甚至不做批评的学术批评“潜规则”,这种面对“权威”毫不“苟且”的严肃的学术批评态度,同样是难能可贵的;联系上述在比较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对胡适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所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郭先生其独立的学术评判立场跃然纸上。

实事求是是中国优秀的学术传统。《汉书》卷五三《河间献王传》所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人们已耳熟能详。不过,笔者更欣赏《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所说的“实事求是,不立异,不苟同”。所谓“不苟同”,对学术研究来说,就是要敢于排除一切非学术的因素,而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一个学者来说,“不立异”并不难,但要真正做到“不苟同”,特别是在评判有关比较敏感的人与学术问题时,往往需要非凡的勇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非要有优秀的学术品格不可。郭先生以拓荒者极大的勇气全面梳理《红楼梦》研究史,可以说是以他优秀的学术品格全身心地实践了《清史稿》之《儒林传》所说的“实事求是,不立异,不苟同”,而终于写出了“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卷八二《祖莹传》中语)的《红楼研究小史稿》与《红楼研究小史续稿》,因而得到学界广泛的赞誉,并对此后古典文学学术史的撰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郭豫适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红学史研究,导夫先路,是对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所作的杰出贡献。

① 胡建次、潘牡芳:《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学术研究述略》,《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4期。

② 黄霖主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511页。

③ 刘梦溪主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④ 陈文新:《“红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写在〈红学档案〉前面》,见郭皓政主编、陈文新审订的《红学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⑤ 以上概述,主要参考陈维昭先生《红学通史》中的相关论述,该书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谨此致谢。

⑥ 梅新林:《文献·文本·文化研究的融通和创新——世纪之交红学研究的转型与前瞻》,《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⑦ 郭豫适:《往事回忆——和青年同志谈治学体会》,《文史知识》1989年第5期。

⑧ 郭豫适:《应当重视红学史的研究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⑨⑩ 钟明奇:《博学慎思,实事求是——郭豫适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09年第5期。

陈维昭:《红学通史》(下)第十章《红学的学术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5、644页 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9页。

可参钟明奇:《关于李辰冬研究的补充》,《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2月29日。

见《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1日。

熊飞宇:《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管窥》,《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1期。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1期,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