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第二节 出血

第二节 出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节 出血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二节 出血

血液(主要是红细胞)由心脏、血管腔内逸出的过程,称为出血(hemorrhage)。Www.Pinwenba.Com 吧流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称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

(一)原因及类型

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1.破裂性出血 指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于:①创伤,如刀割伤、刺伤、枪弹伤等;②心血管本身病变,如心肌梗死、动脉瘤、静脉曲张破裂等;③血管周围病变侵蚀而继发出血,如结核病、消化性溃疡、肿瘤等。

2.漏出性出血 由于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增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及损伤的基底膜缓慢地漏出血管外,称漏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如下。

(1)血管壁的损伤 常由缺氧、感染、变态反应、维生素缺乏等引起。

(2)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 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3)凝血因子缺乏 如血友病(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肝功能障碍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

(二)病理变化

出血积聚于体腔称体腔积血,如胸、腹腔积血、心包腔积血等;发生于组织内的出血,量大时形成血肿(hematoma),如硬脑膜下血肿、皮下血肿等。皮肤、黏膜、浆膜的出血,散在的小出血点直径在2 mm以内者称瘀点(petechia),直径大于5 mm者称瘀斑(ecchymosis),直径在3~5 mm之间者称为紫癜。鼻黏膜出血称鼻出血,呼吸道出血经口咳出体外称咯血;上消化道出血呕出体外称呕血;消化道出血经消化道作用后变成黑色随粪便排出称黑便;血液随粪便排出称便血;泌尿道出血随尿液排出称血尿。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9/20140822153545/images/128/Image0.jpg

(三)后果

出血的后果取决于出血的类型、数量、速度及部位等因素。缓慢的少量出血,多可自行止血,组织内的少量血液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组织内较多量的出血可形成血肿,吸收不完全时可通过纤维包裹或机化形成瘢痕。急性大出血,短时间内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量不大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脑出血(图3-4),尤其是脑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致死。一次性大出血或慢性反复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