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99小说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第三节 风湿病

第三节 风湿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节 风湿病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三节 风湿病

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也称风湿热。Www.Pinwenba.Com 吧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和血管等,其中以心病变最为严重。急性期临床上表现为心脏和关节损害、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小舞蹈病等,并常伴有发热、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滴度增高及心电图PR间期延长等表现。

风湿病多发生在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率无差别,但患病率有区域差异。风湿病以秋冬春季多发。多次反复发作后,常造成轻重不等的心瓣膜器质性损害,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可引起严重后果。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一般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其依据是:①多数患者发病前2~3周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史;②发病时,多数患者血中抗“O”滴度增高;③在链球菌感染好发的地区和季节,风湿病的发病率也增多;④使用抗生素防治链球菌感染,也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

风湿病并非是由链球菌直接引起,其依据是:①本病发作不是在链球菌感染的当时,多在感染后2~3周;②风湿病的病变组织和患者血液中,都不能查出或培养出链球菌;③风湿病不是一般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而是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与其他结缔组织变态反应性疾病相似;④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受寒、受潮湿及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本病。

2.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即链球菌细胞壁的C抗原(糖蛋白)与结缔组织(如心瓣膜及关节等)的糖蛋白等具有共同的抗原性,M抗原(蛋白质)和心肌、关节及其他组织中的蛋白质也具有共同的抗原性。链球菌的抗原(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引起结缔组织、心肌及其他组织的交叉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风湿病的发生。

二、基本病理变化

风湿病不论发生于任何器官或部位,其基本病变相同。病变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1.变质渗出期 是风湿病的早期病变,表现为病变部位胶原的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同时,有充血、浆液、纤维素渗出及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此期病变持续1个月左右。

2.增生期 也称肉芽肿期,此期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风湿小体中央是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并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外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此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即称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图12-20)。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的巨噬细胞即称风湿细胞,又称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其特点是细胞体积大,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出现风湿小体,提示有风湿活动,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80/20140822153547/images/128/Image0.jpg

心肌间质见聚集的风湿细胞形成的阿少夫小体

3.瘢痕期 也称愈合期。风湿小体内的纤维素样坏死物质逐渐被吸收,风湿细胞转变为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并演变为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终形成梭形小瘢痕。此期持续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由于风湿病常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因此受累器官中可见新旧病变同时存在。病变反复持续进展,可致组织、器官纤维化、瘢痕形成及功能障碍。

三、各器官的病变

1.风湿性心脏病 病变可累及心各层及全层,分别表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和风湿性全心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