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为艺术发酵
2018-04-15 作者: 杨守松
孤独为艺术发酵
沈昳丽喜欢独处。Www.Pinwenba.Com 吧演完了,就“宅”,独处,清空。然后焚香,饮茶,抚琴,苦思冥想……
——《戏苑百家》2011年第31期
顾卫英无论顺逆,从不言放弃,难能可贵。她能有今天,不奇怪,她有坚实的基础,有感悟,又如此勤奋,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讲台上,她的气息控制得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张静娴饮尽那份孤独
2011年7月17日,参加纪念俞振飞诞辰一百零九周年活动。晚上看演出前,偶然见到上海昆剧团的沈昳丽。
看过她的《蝴蝶梦·说亲》,印象颇深:一身素衣的田氏,情到处,突然亮出一方鲜艳红亮的丝巾。田氏的内心世界“抖落”得鲜明生动。
没料到,竟能和她“撞”见。
芳容一睹,唧唧呱呱、大大咧咧甚至疯疯癫癫,直令人惊讶不已。
沈昳丽很阳光,也很“宅”。
演出时忙忙碌碌,得便了就寻找一份清静,一份“宅”意。焚香,品茶,操缦,一个人。
“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茶香与檀香,袅袅沁脾,散发丝丝禅意。
琴声与心声,悠悠融汇,恍若隔世神交。
自得其乐,自我陶醉,或者,孤独地“宅”思冥想?
古琴,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与心灵私语。
姹紫嫣红,还是断井颓垣?
高山流水,还是对牛弹琴?
无所谓,无所求。
爱上古琴是一个偶然。《紫钗记·折柳·阳关》,经典的唱段。原先霍小玉弹琵琶,沈昳丽说能不能改古琴?霍小玉不是“秀”,是情深意笃的内心独白。古琴更能体现此情此景。忽然想到,也是随便说出,不料竟当了真。古琴减字谱,天书啊。天意所属,天书也读。看她这段表演,唱到“镜里鸾孤”,一个“孤”字,揪心裂肺,痛彻骨髓。不仅掏空了自己,也掏空了观众!
孤独是艺术的酵母。
没有孤独,没有“宅”,沈昳丽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2010年底,上海昆剧团“跨年反串”,要求演员反串角色。黎安演《惊梦》的杜丽娘,她教的,她说我演林冲,《夜奔》。女怕《思凡》,男怕《夜奔》。男的都怕,何况女的?可沈昳丽知难而上,性格由此可见一斑。找到以演《夜奔》见长的柯军,“师兄”改称“师父”了。柯军一吓:开玩笑啊!不是,大气的沈昳丽笑得很灿烂。柯军无奈收徒。不说扒一层皮,也是累得灵魂出窍!
饮尽那份孤独……
演出效果如何?
网友称之为“最不像反串的反串”!
挑战吗?沈昳丽跟谁挑战啊?跟自己过不去吗?《长生殿》杨玉环有独舞——霓裳羽衣舞,在翠盘上跳。一般是绸衣团扇。她觉得这样很难突出杨玉环的大气华美与高端的“独”舞境界。就查阅资料,推敲,切磋,琢磨。敦煌飞天也是露了手臂的。和服装设计师商量,重新设计,手臂多露,裙摆放大,突出旋转(胡旋舞)的美感。果然,沈昳丽在翠盘上独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杨贵妃的大美,大孤独!同时,为其击鼓的唐明皇(黎安饰),也享受了属于“孤家寡人”的“鼓”独境界……
作为观众的我,再一次看到了镜里鸾“孤”!
有“宅”,有孤独,才更阳光,更灿烂!
贵妃“佛”意
写下这个小题,就如那天看戏时,突然闪出这个“佛”字一样,真也不知道从何而来,又往何而去!
2012年9月13日晚,上昆在兰心大剧院演出。有沈昳丽和黎安的《密誓》,非看不可的。之前在上昆,见蔡正仁和张静娴给他们排戏拍曲,素衣素面,却很用心。舞台上会是什么样子?
高铁,地铁,一站又一站,一程连一程。到了就买票。剩下几张,赶紧买了。
早早进场,场内多是年轻人。他们喜欢昆曲,或者兼为沈昳丽等人的粉丝。我不是。我只想看到不一样的杨贵妃——看多了《长生殿》,见多了杨贵妃,沈昳丽会和她们一样吗?
完全的模仿或克隆,是对传统的误读。没有自己的解读,传承也就虚妄。蔡正仁和黎安拍曲,在某些细部和老师俞振飞就不一样,还说,这样处理肯定好得多。
尽管有这样的心态,待到入戏就忘了。只管看戏。看着看着,突然就从“杨贵妃”的脸上看到了“佛”意!是表情?是神态?是虚无缥缈的感觉,还是潜在的内心?我不知道。我就这么从她的面部,从她的眼神和灵魂中感觉到了“佛”的意境!
想到这,我自己都吃了一惊。《长生殿》的戏,影像碟片不算,光在剧场里,也已经看过四五次了。但这样的感觉,佛的感觉,却是突然的也是第一次“发现”。
问题是,杨贵妃怎么会有佛意?!
杨贵妃受宠,直至“六宫粉黛无颜色”。但杨贵妃已经从爱之“顶峰”的状态里感觉到了危机的存在和迫近。《絮阁》一折,正是爱的巅峰状态渐转的必然。高力士的劝慰化解了杨贵妃的醋意,却不可能完全消弭她心中留下的阴影。或许正为这,所以要谋求机会,让唐明皇与她“密誓”……
山盟海誓又如何?!以杨贵妃之才智,恐怕在“谋求”密誓的同时,已经预感到了不幸的结局,却又因为囿于爱的沉醉,她无法解脱或超脱,那就必须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在佛教盛行的唐朝,杨贵妃把自己置于“佛”的境界,想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爱之永恒在于超越,只有从朝朝暮暮的恩爱中超脱出来,才是爱情的无穷期!
这就是杨贵妃潜在的“佛”意。
这也暗合了马嵬坡悲剧的必然。
想起来了,沈昳丽闲时会“品茶,焚香,一个人”。“茶香与檀香,悠悠袅袅,散发出丝丝禅意”。
禅与佛相通。
难怪,沈昳丽会体味出杨贵妃的“佛”境!
我带着满脑子的“佛”意,匆匆赶往火车站,十点的车已经停止签票,只好等十一点的,就给沈昳丽发了条短消息——看你《密誓》,前半似有“佛”意,这发现是前所未有的。
杨贵妃的“佛”意应该在潜理之中的,也是和悲剧剧情吻合的。同理,唐明皇允诺盟誓之后,杨贵妃的得意娇媚也是合乎情理的。沈昳丽很惊讶,因为从来没人这么说,就说我这个人看戏很“特别”。
我知道,我过多感性,不一定准,但无论如何,这是我自己的观察与体悟所得。
昆曲一绝:兰花指
2011年12月10日下午,我和友人一行五人驱车直奔南京朝天宫——沈昳丽在这里举办个人专场。
《蝴蝶梦·说亲》,感觉比上一回表演更加开阖自如,尤其是她的兰花指,十分抢眼。田氏自见王孙,终日不茶不饭,自叹“鸾孤凤寡”,只是“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无二三”。苍头登门,田氏急不可耐,但求苍头为她说合……其间,田氏的内心活动都在兰花指间显现。即便经典的红丝巾突然抽出的细节,也是在兰花指的微妙迅疾的动作中表现的,之后红丝巾落地、捡起,那背后的兰花指对空抖索,把田氏爱河决堤却又面对着礼教制约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惟妙惟肖……
不知怎么的,接下来我的注意力几乎全在她的兰花指上了。
《连环计·拜月》,月明星稀,貂蝉拜月,愿为养父(国家)排忧解难。养父王允以为她儿女情长,待明白乃为社稷担忧后,遂说出精心设计的连环计,将貂蝉先许吕布、再献董卓,实施反间。因为前有貂蝉忧心忧国的铺垫,到此也就顺理成章。伴随剧情展开,沈昳丽不断地变换“指法”,时而绕指柔,时而劲如钢,魔幻色彩,细腻传神。
接下来是《南柯记·瑶台》。檀萝国四太子围攻瑶台,公主在城楼做男儿状,据理力斥,且欲以粮草、女子退兵。四太子不允,反以言辞羞辱。面对草莽贼寇,瑶台孤军,弱女子一个,巧妙周旋。这对演员的表演极具挑战性。表演需要文武兼备。或者温柔,兰花指婀娜多姿;或者安定,兰花掌沉稳内敛;或者威风,兰花拳剑影刀光。软硬兼施,刚柔相济。其间,公主双手悬空,控腰后仰,沈昳丽不仅功底尽显,而且,就在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中,兰花指一样配合默契,煞是惊艳。
突然想起了杨丽萍的孔雀舞。杨丽萍的指尖便如装了轴承,雀舞灵动,妙不可言。沈昳丽的兰花指正是这样的境界:如水似韵,如花似柳,如歌似舞;铅华洗尽,妩媚灵秀,出神入化;喜亦如画,悲亦如画,刚亦美,柔亦美……
兰花指乃昆曲一绝,只是,这么明显这么强烈的感觉,是沈昳丽专场的赐予。
昆曲遭遇海德堡
2013年7月,笔者曾有一次欧洲之旅。旅途纵有千般好,却也不乏缺憾——没有昆曲作伴,没有中文报纸可阅览。